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策理
近几年,“重新定义”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华为重新定义了国货,王健林重新定义了“小目标”,滴滴和摩拜重新定义了出行,Alphabet重新定义了公司。
重新定义,意味着新的视角和观点,是对传统的颠覆和创新,既包含对原有方法、概念、理论的调整和改变,也包含个体和组织为了应对重新定义而进行的转型、变革和突破。伴随着“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学习”,企业家学习有了不同于以往传统培训的特质,似乎也可以重新定义了。
企业家的学习力是打造百年企业的原动力。“互联网+”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互连、跨界、混沌、易变、不确定性等词汇成为环境的新标签。新环境更需要企业家精神。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七大要素:创新、冒险、合作、敬业、学习、执着和诚信。“学习”成为企业家精神的一个特征,是企业家自我驱动成长的原动力,其价值更加凸显。“互联网+”时代,企业家要学会学习、坚持学习。
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激发创新力,才能为打造百年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新动能。
企业家学习是真正的终身学习。2016年,伦敦商学院教授琳达·格拉顿(LyndaGratton)和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在合著的新书《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与工作》(The100-Year Life: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中预言,人类已经进入长寿时代,我们这代人活到100岁将是大概率事件。长寿时代,我们的人生格局将会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学校学习、单位工作、退休养老的三段式人生终将被“多段式”人生格局所取代。
所以,无论从打造百年企业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家的个人生命周期说,学习将成为企业家一生的习惯及人生常态,“学生”将是贯穿企业家一生的唯一职业。未来,这种多段式的人生格局,要求企业家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包容的心态和坚韧的意志拥抱学习,以实现自我更新。
成功的企业家不仅会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会从“未来”中学习,在未来趋势初露端倪的时候去感悟,然后做出正确选择和决策。所以,企业家的学习应该是连接过去、通往未来的终身学习,这将是未来企业家多段式人生节奏的一种常态。
企业家要以个人学习带动组织学习。企业家的学习是面向应用的组织学习,其学习要与企业发展结合,要能转化为行动方案,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企业家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建设企业学习文化,使学习根植于组织内并成为一种组织行为,成为达成组织共识的助推器,助力提高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让企业更好适应各种变化。
美国人才发展协会(ATD)研究发现,在71%的高绩效表现的企业中,业务和学习策略保持一致,而目前全球只有31%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学习文化”。企业的组织学习不同于企业家个体学习,作为企业家,在企业组织学习中的主要角色,是为员工创建再学习和持续学习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企业家应将内部和外部学习资源无缝整合到自己企业的平台上。
大学是企业家终身学习的赋能者。大学拥有海量优质的学习资源。从成人学习理论视角来看,大学不仅提供终身学习服务,更是企业家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者、引领者;不仅输出知识,更要点燃企业家发展、创新、自我驱动的成长之火。
爱尔兰诗人叶芝对教育有一个独到见解:“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点燃一把火要有几个条件:企业家,作为富有人生阅历的成功人士——从成人学习角度说——是可燃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师,是助燃物,就是要激发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而火种,则是企业家面临的一个个需要解决的“真”问题。
企业家的学习是问题导向的学习,企业家通过学习,精准地发现问题、定义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企业家学习中,大学的使命就是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教育激发企业家的发展、创新、自我驱动成长之火,激发企业家用新的视角思考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技术和文化等问题,激发企业家用新的思维方式思考企业及他们自身在社会中的使命与角色定位,激发企业家进行思维方式和行为的改变。
终身学习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了企业家学习的新生态。人工智能、移动平台、传感器和社会协作系统等新技术,正不断颠覆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沟通方式,使企业家学习形态多元化、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方式移动化,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大数据时代非常容易获取的海量学习资源及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往往让人无所适从,这更加需要企业家有结构化学习的思维和理念。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学习生态环境和平台,引导企业家重新建构适合企业组织及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形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思维能力。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社会化学习,使大学为企业家及企业提供终身学习服务有了新形式、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