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勇担当 人生在奉献里升华

2018-07-28
                                                        柔肩勇担当 人生在奉献里升华
                                          ——访广西女商会副会长、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
       时至今日,身兼广西女商会副会长、南宁市政协常委、南宁市工商联副会长、南宁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的苏秀清深深明白,随着自己的成长所担的责任也会越大,父亲"以宽容之心待人,用真诚之心做事,要树立起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的叮嘱早已内化为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图为苏秀清(中)接受南宁市政协委员"扶贫带富"示范基地授牌。  
      出身优渥,偏偏要从零开始自立门户;相貌姣好,却认为美的定义首在内心;创业有成,不去“及时行乐”享受安逸,反倒热心于脱贫攻坚和社会公益事业。80后的民营企业家——广西女商会副会长、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秀清,有着不少迥异于同龄人的思维和举动。在她看来,自强不息、勇于担当、追求奉献,才是新时期上进青年应有的青春风采。
                                                         开启创业生涯
       父亲苏景昌贵为广西工商联副主席、广西福建总商会会长,家族创办的集团企业拥有员工1100多名,资产不菲。如果从现有的家庭背景来看,1980年出生的苏秀清似乎属于“富二代”。但其实,直到苏秀清5岁的时候,其父才怀揣东借西凑的300元钱,只身离乡别井,从福建南安到广西南宁寻梦打拼,直到苏秀清17岁参加工作的时候,其父创立的企业才算稍成气候。因此,苏秀清的童年成长条件和寻常农村家庭的子女并无太大区别。
      1999年,已在法院担任书记员两年的苏秀清因不习惯朝九晚五的生活,毅然选择辞职,开启创业生涯。她从租门面从事建材生意开始,一路摸爬滚打,不断积累经验,到2014年转型现代农业并大获成功,期间吃了许多在旁人看来本可不必的苦头。因为深知早年家道的艰辛、父辈创业的不易,苏秀清一直以“创二代”的身份自居。用她自己的话说,“富二代”只是社会对家庭环境的描述,“创二代”则是社会对个人能力和事业发展的肯定。要实现由“富二代”向“创二代”的转变,必须自己给自己设立目标,不能依附在家族体系的温床中缺乏信念,失去追求。
      自立要强的苏秀清成功创办了“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迄今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在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流转土地5000多亩,
       建成广西区内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火龙果种植、种苗培育基地,并通过“公司+合作社+精准户”的模式助推精准扶贫,有力解决了周边贫困户就业难的问题,辐射带动脱贫的成效十分显著。至此,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南宁市第十三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万企扶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各类荣誉纷至沓来,苏秀清俨然已成为众人艳羡的“白富美”式的成功人士。
      不过,对于这个一般释义为“肤色白皙,经济实力强,长得漂亮,身材好,气质佳的女性”的网络用语,苏秀清的理解显然更深一层。
      她认为,洁身自好方为白,经济独立可称富,内外兼修才是美,换言之即是要白于品性、富于思维、美在心灵才叫“白富美”。也正是在这样的觉悟下,才有了她在发展事业的同时,热爱学习,感恩社会,全身心投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人生升华之举。
                                                           投身扶贫之路
      廖荣芝是隆安县丁当镇白马村板廖屯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六口长期住着老旧土房而无力改善,没有什么文化的夫妻二人要照顾两个小孩和赡养毫无劳动能力的父母亲,只能靠耕种仅有的1.5亩水田和3亩旱地为生,年收入不足5千元,大儿子初中毕业就因贫困而弃学到南宁打工。得知这样的情况后,苏秀清感同身受,主动将廖荣芝夫妇招进公司火龙果基地从事火龙果护理工作。两口子在家门口就业,既方便照顾家庭,又有了一年高达72000元的工资收入,不但原来担心的女儿的学费问题迎刃而解,而且短短三年多时间就盖起了100多平方的砖混新房。
      这只不过是苏秀清和她的企业以产业带动为抓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的一个典型范例。在苏秀清的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人文关爱是随处都显而易见的一大特色,如:招工时实行优先录用残疾人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原则,为弱势群体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搭建平台;在农场为工人建设夫妻房,配备良好生活设施,设立各种激励机制,激发贫困户的聪明才智和干劲热情。对此,苏秀清表示,只要弱势群体有能力、有意愿到公司工作,公司都会妥善安排。目前,苏秀清已解决基地周边近200户贫困家庭的就业难问题,广受贫困户爱戴和社会赞誉。
      据了解,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与隆安县丁当镇的10个贫困村签订了企业帮扶计划,承诺今后15年,每年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承包贫困户土地,给予参加项目合作的贫困户扶助金,并吸收其中5个贫困村集体资金480万元入股,年底按8%收益率分红,累计帮扶贫困户2413户8363人;参与委托扶贫贷款1408万,按年8%分红帮扶贫困人数286户;与隆安县丁当镇乔联村、定坤村、红阳村等贫困村达成贫困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计划,帮扶贫困人数603户2184人;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83人到公司务工;聘请约500名未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到基地务工,年总支付农民工工资200多万元,加上土地流转分红,总计每年给当地农民带去了近千万元的增收。
      为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让贫困人口脱贫后不再返贫,苏秀清发起成立“伊蜜红心火龙果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扶贫贷款资金、库房、加工设备、运输设备、农机具、农产品等实物、技术、知识产权等作价出资入股,统一开展火龙果种植、种苗销售、冷链运输、贮藏、加工、包装服务业务。每年固定时间,贫困户都可以按时从合作社领取到数额不等的分红。苏秀清还从合作社盈余中提取百分之五的资金作为公益金,对贫困户开展技术培训、知识文化教育,发放相关福利,改善日常生活。目前已有500名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受益。
                                                           遍栽慈善之花
      如果说闽南人敢闯敢拼的共同性格为苏秀清的成功奠下了基础,那么父亲关爱员工、带领40多万闽商为公益事业捐款2亿多元的言传身教,则是苏秀清知恩图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示范榜样。
      “要把事情做好,首先得做好人”,这是苏景昌的一大人生信条。在他看来,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拼搏努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扶,因而在行有余力时,应该尽力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这样的教诲到了苏秀清这里,就化成了为贫困村挖井修路、为贫困家庭儿童捐资助学、为学校捐赠文体设施和慰问孤寡老幼等慷慨解囊的实际行动。
      近几年来,苏秀清和她的企业除积极解决基地及周边年轻人就业特别是优先照顾残疾人就业,以及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义务给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外,累计已为各类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数十万元,举凡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种助贫济困送温暖活动,都能见到她踊跃参与的靓丽身影。
      时至今日,身兼广西女商会副会长、南宁市政协常委、南宁市工商联副会长、南宁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的苏秀清深深明白,随着自己的成长所担的责任也会越大,父亲“以宽容之心待人,用真诚之心做事,要树立起积极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的叮嘱早已内化为自己努力前进的方向。与此同时,坚定不移跟党走,积极参加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团体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类培训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则成为苏秀清人生境界提升的动力源泉。在她的人生规划中,书写新时代有为青年造福民众的篇章故事才是彰显人生价值的终极抱负。
      对于今后的计划,苏秀清表示,将继续带领金福公司秉承“发展一项事业、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涵养一方水土”的经营理念,发扬“培育一个新品种,推广一套新技术,提升一个好产业”的务实作风,继续开展产业扶贫,致力于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光彩事业多尽一份力量。(李运涛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