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丛军:青春,在艰苦中滋养出芳香

2015-08-01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974年出生的郭丛军未及四十,脸上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沧桑。“这跟经历有关,人生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这些都写在了脸上,所以看上去长得着急了些。”他风趣地回应。

  虽能坦然面对沧桑,但回想起一路走来的艰辛,郭丛军总也不能释怀。从四川孤身一人来浙江开拓市场,再到白手创业,回想起来有数不清的艰辛,道不尽的苦楚;就算是现在,身为九好集团掌门人的他,依旧不能够放松自己的神经,不能放下工作。

  “为了事业,我付出了青春,我的青春没有其他,只有拼搏跟坚持。创业时期,我为了事业忽视了自己的家人,对她们亏欠了太多;如果青春能够再来一次的话,我一定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一定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家庭生活上。”郭丛军如是说。

  青春的记忆从农村老家开始

  确实,一个人的气质离不开他的生活。郭丛军来自四川广元的一个小山村,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质朴和拼搏成长过后的坚韧。因为出身贫寒,郭丛军的成长和创业经历有着很多不可复制的东西,如勤快、坚韧、率性和不服输等,而这正是如今很多的年轻人所缺失的。

  郭丛军说,当时自己的老家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大家的生活都非常艰苦。穷则思变,为了讨生活,读书毕业后的他在老家贩过猪,贩过木材,倒腾过山货,“我还保留着一张当年的照片,是在县城拍的,穿着一套运动服,按当时的叫法应该称卫生衣,还打着一条领带,如今看来是如此的老土。” 郭丛军笑着说道。

  郭丛军说,在走出山村前,自己是“三无”产品:无钱、无学历、无关系。

  1998年,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药厂工作。“我记得这家药厂从来都没有准时发过工资,但当时就没有想过辞职这回事。” 郭丛军说,关于工作,他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如今的年轻人有着很大的区别:绝对不轻易跳槽,与同事们相处就是一辈子。

  这种老式的观念,有人归根总结为农村人的品性。观念对错不论,我们看到的是在现今九好集团的管理层依然有不少当年跟郭丛军穿一条裤子闯出来的兄弟。真诚对人,人必真诚待我,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初涉杭城手揣1500元

  汪峰在《再见青春》里唱到:我将在深秋的黎明出发,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伴着野菊花开的芬芳,在梦碎的黎明出发。

  2000年,郭丛军被药厂外派到浙江,这个活很多人不乐意接。一来是浙江人不容易接受川药,被认为是最没有前途的市场,二来浙江的开销大,而药厂给的补助却非常有限。

  “我当时就拿着1500元钱来闯浙江,其中火车票单趟就是500元,剩给自己开销的才500元,如果在一两个星期内打不开市场,那我只能卷着铺盖回家。”事实上,两年之后,郭丛军就把浙江这片市场开发成了最好的市场,并且接下来几年的业绩也是年年第一。

  初到杭州,他睡的是大通铺,10块钱一个床位,白天到处跑,晚上凑合一夜。在他记忆中当时最奢侈的一顿饭,就是在九佰碗吃的老汤炖鸭面。

  即使初到杭城的那段日子颇为艰苦,他依然坚定了在杭州留下来的决心。这里是不同于广元的繁华,也隐藏着更多的机遇。郭丛军一直认为自己的个性是固执的,固执的人不容易改变决定,而更为此肯付出。

  初到杭州的几年,他跑遍了浙江所有县级医院。关于这段艰苦的经历,郭丛军并未把思绪太多停留在这里。“你别问我到底有多苦,或者什么时候最苦,其实之后创业,从博斯到九好,即使到现在,我都觉得一直是苦着过来,没有轻松过。”他说,像药厂这类干营销的,所经历的苦其实太多了,比如有一次等一个老太,等到晚上八九点钟,站在人家门口怕唐突,站在黑暗处怕吓到人,站在远处路灯下怕人家没注意……

  皇天不负有心人,郭丛军终于在杭州扎根下来。2003年,郭丛军认识了一位行业内的贵人,在尽心医药老总的赏识之下,他开始负责这家医药公司的业务。

  在初获成功之后,郭丛军如实说:“当时虽然有点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还是一种付出。”

  创业初期有着诸多坎坷

  在尽心医药的那几年,是郭丛军青春岁月中的一段插曲,但正是因为那几年的积累,让郭丛军跨出去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熟悉九好集团的人都知道九好原名“博斯”,取“博大精深,于斯为盛”之意,郭丛军创业的第一家企业就是从这个名字开始的。

  “这之后,我经历过数次的转型,这是很多人都不为知晓,每一次都是走到一个死胡同里,撞得头破血流,迫使企业不得不发生转变,不断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熬过去了,一切又变得柳暗花明。”

  在多年后的各种论坛活动中,郭丛军每次听到一些企业提及什么模式之时,他总会问及是否经过市场的磨砺和验证。在他眼中,企业只有在实践中碰到了门槛,真正跨过去了,才有资格来谈及这些东西。

  2007年以前,郭丛军的博斯集团曾进行过多个行业的尝试,从医药,到外贸,到房地产,再到办公用品代理。在一次媒体采访时,他说不喜欢别人说他是在“做生意”,他更愿意强调的是,自己每一次都是全情投入,抱着做事业的想法,期待做大做强。

  那几年郭丛军的企业销售不错,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主业不够清晰,枝蔓过多的特点。有些盈利能力不足,有些则看起来缺少长期发展的后劲,转型便成为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企业怎么变?郭丛军开始思考解决之道,经过数个晚上的辗转反侧后,郭丛军终于想清楚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办公托管。不是部分托管,而是全部。于是,一家名叫“九好”的办公托管公司应运而生。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九好名字的来源。2009年在为公司注册商标时发现,博斯这个名字已经被温州苍南的一家企业抢注掉。他发动整个公司的人一起想新名字,有人提到 “八好”,但杭州话不好听,就变成了“九好”。关于这个“九”字,郭丛军是情有独钟。在公司足球队里,郭丛军的球衣号码就是9号。另外,“九”在中国也有很多吉祥的韵意。

  从后勤服务到管理专家

  过了创业初期,也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郭丛军考虑应该再努力一把。

  在创建九好的时候,郭丛军需要不断向外人解释他的“办公托管”是什么模式,究竟能给供应商和客户带来什么好处和方便。而如今,九好已经超过了这个范畴,将自身定位为“后勤管理专家”,衣食住行、采办盘算、事无巨细、贴身照看。企业这样的自主转变,对之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只要努力地做、有目标,困难都是有的,但至少有成功的可能。”郭丛军结合自己的经历,时常为手下的年轻人打气。

  郭丛军在创立九好的时候,也有一个目标,就是做行业的领跑者。现在,他们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上海、宁波、成都等城市,而北京、深圳、南京、苏州等子公司的筹建也列入了2013年的工作计划。“我们规划要建立九大服务区域,后勤托管服务将涵盖全国。”郭丛军说。

  从2009年的2.5亿元、2010年6亿元、2011年9亿元,至2012年达到了20亿元,而2013年,是九好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郭丛军有着全新的目标。“我们请人做了一个新五年计划,目标定了更高,而这个数字我当时真的不敢想象,也不敢跟人家提,但如今我的信心在一点点建立起来。”

  郭丛军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固执的人,不论是年少时的闯劲,还是创业初期的坎坷,或是对九好的付出。因为固执,所以不服输,往往每次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倒逼着自己去发生转变。“一旦我下一个决定后,很难被人家再说服,因为之前我会把各种问题都考虑全面。”

  每个人的青春,不正是在个性的固执中坚持过来的吗,尝尽万般生活的苦难,才会有苦尽甘来的一天。(金梁)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