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再次火了,不是因为其英文缩写的歪解“存存吧”(CCB),而是因为它将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管理理念设立为“进军银行4.0时代”的战略方针。
什么是第二曲线?就是用两条半重叠的“S”型曲线,分别表示现在和未来,当表示现在的第1条曲线还处在上升阶段的时候,表示未来的第2条曲线就应该启动了。说白了就是我们熟知的备胎政策。
不过这里的备胎可不是指男女关系当中渴望爱而充满悲情色彩的备胎。在《左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所以这里的备胎指的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前段时间社会中流行着“斜杠青年”这一名词,如果要用第二曲线来解释斜杠青年,就是说在主业之外发展最有价值的第二职业。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想要跳槽,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下家,而不是裸辞。这里的“下家”,也有第二曲线的意思。
可见,第二曲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提出第二曲线这个概念的查尔斯•汉迪是谁呢?
查尔斯•汉迪是欧洲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现代管理之父”,那么查尔斯•汉迪就是当之无愧的”管理哲学之父”。
查尔斯•汉迪是伦敦商学院的创始人之一,英国的《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屈指可数的管理哲学家,他的著作《非理性的时代》、《拥抱不确定性》以及本书《第二曲线》都是管理学的必读书目,可以说,查尔斯•汉迪是所有学习管理的人绕不开的一道坎。
不过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出,这个老头认真、严谨,同时又极具幽默和浪漫,是一位非常绅士的老人。而这本《第二曲线》就是查尔斯•汉迪在80岁高龄的时候写给年轻人的书,充满了就像一个老爷爷对子孙辈爱护和期盼,当然也包括看清未来之后的警告。
查尔斯•汉迪提出第二曲线的重点在于“创新”和“变革”。曾经名噪一时的柯达公司,因为害怕自己的胶卷业务受到影响,而不愿意使用数码摄影技术,正是这种害怕创新和变革的思维让柯达这个摄影帝国轰然倒塌,最终破产。
而在创新和变革上做的好的例子,中国的华为算得上一个。当华为年轻时,利用了“狼性文化”使自己取得了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
直至2000年,华为发展开始减缓,并且开始受到“狼性文化”管理方式的反噬,遭到了来自华为内部和社会外部的双层夹击。
到了2003年华为才开始缓过劲儿来,重新开始走向了繁荣,直至今日。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创新和变革。
当别人以为华为只是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时,华为已经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产品;当别人以为华为只做网络基站的时候,华为已经研发手机多年;当别人以为华为最牛的是手机业务的时候,人家已经着手基础研究和高密度的人才培养了。
华为的发展历程正是应了那句话:为了保持不变,一切都将改变。华为的例子告诉我们,第二曲线的意义在于:创新需要放弃过去的成功经验,而“创新”硬币的另一面就是变革。当成功还没有开始显现的时候,就需要为此做出更多的努力。
那么第二曲线应该何时启动呢?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去满足第二曲线在投入初期的需求。
如果等渴了再挖井,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并开始下降的时候,才开始第二曲线,就相当于你裸辞之后再去找工作,除了各方面的生活压力都会比较大之外,对之后找到的工作,也会有影响。因为你的这份工作极有可能是在很大生活压力下而匆忙选择的补救措施而已。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第二曲线走向新的人生巅峰呢?
如果你是公司,你要做的是在发展主营业务的同时,努力发展自己的触角,识别并且抓住新技术带来的机会。
在以往的旧观念里,我们以为海尔只是一个卖冰箱的企业,然则如今的海尔除了将他的冰箱卖到了全世界,也成了一个庞大的创业园、新企业孵化器。他支持自己的员工,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并且帮助这些员工,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是家庭,健康管理和财务管理必不可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家庭中,一人生病,全家遭殃。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监督,让彼此的身体,都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
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储蓄和保险都是必不可少的备胎政策。储蓄和保险都可以带来安全感,有备无患。
经济稳定可以说是一个家庭和谐的基石之一。虽然贫贱夫妻百事哀不一定是绝对的,但是吃穿用度要钱,养儿奉亲要钱,走亲访友也要钱,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所以储蓄和保险都是一个家庭应该发展的第二曲线。
如果你是个人,你需要发展的第二曲线就是健康、认知和个人价值。在我们匆忙应对眼前的苟且之时,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情绪健康、心理健康。
与此同时,世界那么大,我们不一定要亲自去看看,但是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只有认知提高了,格局拓宽了,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宽广。
个人价值除了老板用工资买的我们的价值以外,我们还应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以获得更多的价值,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斜杠青年。
总而言之,第二曲线适合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我们要做的是在经营主业的同时,挖掘自己新的潜能。查尔斯•汉迪把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潜能称为金色种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培养自己的这颗金色种子,为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另一棵参天大树。(科技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