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日成交额破亿元的淘宝村:
3年房租上涨400倍
纯农业村成“淘宝”黄金地
温岭日报记者 陈舒丹
11月10日起,横径村的村两委班子便开启了“夜猫”模式。作为众多淘宝村中的示范村,每年的“双十一”,不少记者会蹲点横径村,彻夜记录这座村庄的“疯狂之夜”。
“我们村干部大多上了年纪,彻夜不眠确实很累。但是,看着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高兴啊!”横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横径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荣笑得很是满足。
纯农业村变身淘宝村
今年的11月11日,是王伟荣度过的又一个不眠夜。作为村里的“大家长”,王伟荣带着上海东方卫视、台州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穿梭在村里各个淘宝店之间,记录下当时的盛况。
目前,横径村拥有淘宝店铺200多家,是个名副其实的“淘宝村”。为了给这些淘宝店“保驾护航”,村里花了70多万元购置消防车、成立志愿消防队,一幢消防大楼也正在建设之中。在横径村村部,你可以通过48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村里的每一个角落。而对于外来人员,村里也实行了“旅馆式”管理,整个村庄显得井然有序。
为了吸引淘宝店进驻,村两委煞费了一番苦心。“成为‘淘宝村’之前,村里有一半是失地农民,因为没地种,少了经济来源。”如何带动村民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了横径村村两委时时在思考的事。那时,附近的夹屿村、长大村已经零零星星地出现了淘宝店,横峰街道的一些村也在发展淘宝店,村两委一商量:我们横径也要做“淘宝村”!
说做就做,王伟荣带着村干部来到夹屿、横峰、横石路等地,挨家挨户地宣传起横径来。“我们向他们承诺,如果进驻我们村,一定为他们搞好后续服务。”村干部们的真诚打动了不少商家,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2013年12月,30多家淘宝店一次性进驻到横径。
为了吸引更多商家,村干部们兢兢业业地兑现着自己的承诺:谁家有纷争了,第一时间上门调解;谁家小孩要上学了,跑前跑后为他们办事;谁家要去政府部门办事,村干部全程当“保姆”……优质的服务为横径村赢来良好的口碑,第二年,村里的淘宝店增加到60多家,第三年便突破了100家。“让他们安心在横径创业,不仅他们受益,我们村里同样受益。”王伟荣说。
村庄发展迎来“黄金三年”
“这3年,是我们村里发展最快的3年,也是最风光的3年。”横径村村两委委员叶希兵感叹。而这些改变,无疑来自于淘宝。
走在横径村的村道上,进进出出的车辆川流不息,家家户户开着门,工人们忙进忙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里走一遭,你一定会觉得,这个村庄简直就是一家“公司”。然而,就在3年前,这里还是地地道道的纯农业村。
11月,是横径村一年里最忙碌的月份。不过,村民们忙碌的内容却悄悄发生了变化:以前,村民们忙着收割甘蔗,而如今,村民们则忙着备战“双十一”。从纯农业村到“淘宝村”,村容村貌也开始发生变化。
“以前,我们村的道路很窄,村里基本看不到轿车。”叶希兵说,这和如今的川流不息大相径庭。而最让他觉得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是,自从“淘宝热”兴起后,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便利店、蔬果店也在村里遍地开花。
“记得以前,我去买菜,必须去夹屿菜场或者泽国城区的菜场。”叶希兵说,每次骑车出门买菜,一来一回起码要花上两个小时。正因为出门麻烦、花的时间多,很多村民会一次性购买好几天的菜,叶希兵也不例外。“菜放冰箱好几天,拿出来吃都不新鲜了。”而现在,叶希兵不用出村,就能在村里的蔬果店买到新鲜食材,“蔬菜日日鲜,我们的生活也方便了许多。”
淘宝彻底改变了横径
“2014年以前,我们全村的房租收入一年不到5万元;而现在,已经有2000多万元了。”王伟荣笑着说,因为淘宝店数量激增,村里已经一房难求。为了能在横径村开店,有些前来“淘宝”的商家甚至会直接买下横径村的房子。“不久前,村里的一套小康型住宅卖了300多万元,而在以前,最多只能卖100多万元,随着‘淘宝村’的名声不断传开,我们村里的房子也比以前值钱了,房价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峰。”
高房租的背后,是电商产业的欣欣向荣。去年“双十一”,横径村日销女鞋300万双,而今年,更是达到400万双。在淘宝店的带动下,村里的富余劳动力也基本被吸收,整个村庄开始“良性循环”。“以前农闲的时候,村民就会聚在一起搓麻将。但现在,这种情况再也看不到了。”叶希兵说,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把村民“忙坏”了。“大家忙着接订单、做鞋子、发货,根本没有时间花在别的事情上。”一户普通的农户,依靠房租和劳动力,即使不开淘宝店,一年也有十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村民富了,民风也更好了,淘宝彻底改变了横径。”王伟荣说。
淘宝改善了村庄环境
经营两年,淘宝能人开上了玛莎拉蒂
温岭日报记者 陈舒丹
长大村在泽坎线附近。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自2010年起,经过长大村的泽坎线,两旁开始慢慢有了淘宝店。一家,两家,三家,五家,十家,几十家,上百家……星火燎原般,淘宝店迅速“攻占”了长大村。
长大村电商领导小组成员吕祖军透露,目前,长大村共有淘宝店140多家,2015年全村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亿元,今年有望达到1.5亿元。而在淘宝店遍地开花之前,村里的年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
“我们村里的淘宝店是从2010年开始经营的。”吕祖军说,在这之前,村里有务农的、有经商的,村庄的经济发展十分平淡。那年,村民罗达率先开了一家网店,踏上了淘宝之路。渐渐地,几家从事鞋类经销的店铺也开始进军电子商务领域。短短几年,电子商务产业便初具规模。2014年,长大村还被列入首批“中国淘宝村”。
电子商务的崛起,刷新了快递等行业增长的纪录,更带动了村里500多人的就业。长大村电子商务以鞋类经销为主,全村仅有的一家鞋类生产企业也兼营淘宝店零售。“我们这里‘一件代发’的店铺,一天可以发货1万多双。”吕祖军说,为了让长大村更好地发展电子商务,村里实现了宽带全覆盖,建立了健全的物流体系。有了这些硬件支持,村里的淘宝店生意多数十分红火。“有家经营有方的店铺,店主经营两年后,就开上了玛莎拉蒂轿车。”
对于今后的发展,长大村也有自己的目标——借助正在建设中的村部大楼,构建一个电子商务园区,把长大村打造成一个3亿元产值的电子商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