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一个这样的温州人组织——南京新生代温商联合会。
南京新生代温商联合会会长周欢谨介绍说,2015年6月26日,全国首家新生代温商联合会——南京新生代温商联合会揭牌,会员从成立之初的10个,至今已发展到近300个。这些会员分布在汽车、文体、制造、房地产、电子信息、广告娱乐、食品、餐饮、建材、机电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
一句“我是温州人”,这一身份认同感,让大家走在一起,倍感亲切。
周欢谨说,温州地少山多,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上一代的温州人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外出“讨生活”。“我的父亲早年从乐清老家到南京先是销售低压电气,1991年创办了南京东晓电器厂。”
如今,周欢谨从父亲手中接掌企业已经10年了。谈起自己当初与父亲的交接,周欢谨坦言这是一种“顺其自然”。他说,由于父辈经商的成功,很多像他一样的“富二代”,在很小时候生活条件就比较优渥,不想去投身辛苦劳累的传统制造业,而他则心态很好,
据了解,南京新生代温商联合会既有接班的“创二代”,也有的自主创业的“创一代”。周欢谨说,我们联合会的执行会长朱发强就是典型的“创一代”。朱发强原来是温州一家医院的副院长,敢闯敢拼的精神让他来到了南京,靠着贷款60万元接手了一家已经停工的钢铁板材工厂,一方面靠着低价格接到代工订单维持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凭着商业思维联合南京几家规模较大的同行成立了合资公司——江苏恒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集钢铁板材销售、剪切加工、仓储及物流配送于一体,拥有加工中心2个,在建加工中心1个,厂房面积2万余平方米。
周欢谨说,“创二代”多数是从小对生意就耳濡目染,经营上更稳健。“创一代”的开创精神明显要更出色一些,具有发散型的商业思维。在南京新生代温商联合会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可以互相学习,提升自我认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温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新一代温商虽然身上流着父辈的血液,但本质上和父辈也有着许多不同。“正因为我们父辈创造了条件,使得我们这一代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周欢谨说,普遍学历高是新生代温商的一大特点,很多人更是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因此具备国际化视野,这也是新生代温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南京光辉康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夏智敏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夏智敏是北大高材生,毕业后考取广东省政府公务员,而他希望把握自己的命运,辞去家族引以为豪的公务员职务,转战商场。
谈起创业,夏智敏这样说,感兴趣或者熟悉的行业是最好的创业方向,犹犹豫豫只会错失机遇。创业初期夏智敏冒着酷暑跑市场,三个月没有接到一笔订单,但他没有放弃,直到接到5万元的第一笔订单。
“今天比昨天做的更好”是夏智敏对自己的定位。夏智敏说:“今年,我们公司的营业额大概能够突破4000万元,同时也有一个新的转型。原来公司是做贸易的,今年开始与中国科学院合作,投入500万进行一个973项目的转化。我们要在高新技术上不断投入,发展‘新’温商精神。”
周欢谨说,成立联合会不是搭花架子,而是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联合会创新推出执行会长轮值会期制度,每季度由一位执行会长主持会务,全盘统筹新生代温商联合会日常事。“这样便激发了执行会长的主动性以及整个联合会的活力,有效地带领各部门部长开展工作。”
据了解,2018年南京市新生代温商联合会共开展大小22次活动,最值得一提的是,联合会与老一辈温商企业江苏华红集团合作的龙乡·溪谷民宿项目盛大开业,并成功运营。这些活动凝聚了人心,取得了抱团发展的硕果。
周欢谨说,联合会要为在宁的青年温商施展才华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大的舞台。首先要互联互通,让大家信息共享、互帮互助、共创共享共繁荣;其次,不忘初心,做好传承接力。传承温商精神,接好父辈的班,在接力中做出新业绩;第三,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活动,凝聚人心、塑造有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出类拔萃的“新生代温商”群体形象。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身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温商精神所联结起的责任与担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辈谢幕,新一代温商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要想承担起这份引领时代的责任,就需要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用创新创业擘画出一片新的天空。(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