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工商联试点中小微企业监测成效初显

2014-09-22

  编者按:

  近年来,全国工商联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主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开展了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调研等一系列活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为更好地监测中小微企业运行情况,进一步提升工商联系统服务"两个健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012年4月全国工商联依托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研究系统网络平台,在天津、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浙江、湖北、四川等7个省市区先期开展了中小微企业示范监测点建设工作,鼓励他们先行先试,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功经验。一年过去了,他们的工作进展如何?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对试点地区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报道,以期能够为各地推进开展中小微企业监测工作提供借鉴,有所裨益。

  我国99%的中小企业属于非公有制企业。从目前的统计规范和统计体系来看,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的指标体系很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的中小企业统计指标,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工商联掌握服务对象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也不利于工商联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微企业监测示范点”7个先行试点省(区、市)之一,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并选定杭州市萧山区、义乌市、江山市、玉环县、缙云县等5个县区作为开展试点工作的区域,一年来,省市县工商联三级联动,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初步掌握了监测企业运行状况的第一手数据,初步建立了统计信息分析和发布制度,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5个试点初显成效

  “开展中小微企业监测工作,能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发展动态,得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第一手、相对独立的权威资料,增强工商联做好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无论是服务“两个健康”,还是参政议政、调查研究,浙江省工商联都从开展中小微企业监测工作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浙江省工商联表示,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要在涉及企业的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就必须全面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情况。此外,通过监测平台信息系统,能及时了解跟踪民营企业发展状况,掌握企业创新驱动、利润税收、劳动生产率、研发投入、市场拓展等企业运行动态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使监测工作成为调查研究、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手段。

  浙江开展中小企业监测工作试点有哪些具体做法?据了解,考虑到样本的科学性,按照区域分布、行业结构、企业规模等综合平衡要求,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并选定杭州市萧山区、义乌市、江山市、玉环县、缙云县等5个县区作为浙江省开展试点工作的区域,要求每县完成30家监测点选点工作。为做好试点工作,去年4月下旬,浙江省工商联在杭州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对选定的5个县区工商联联络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探索建立三个层级的人员保障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工商联与浙江省工商联签订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监测示范点的协议》,要求每省完成100家布点工作,浙江实际完成150家中小企业监测点注册、登记工作,超额完成试点任务。为此,全国工商联给予试点地区工作补贴经费1万元,浙江省工商联将补助经费全部给予5个试点县区工商联,作为开展中小企业监测工作的激励,调动基层工作积极性。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萧山区工商联协助浙江省工商联建立了浙江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监测示范点,提供30家样本企业上报,共同搭建工商联系统合作研究平台。一年多来,萧山区工商联通过培训、法律体检、融资、对外交流等多种举措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近期又与民生银行共同成立的萧山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合作社及互助基金,首批社员由近百家中小微企业组成,仅今年就可得到至少3亿元的贷款。

  纳入2013年重点工作

  通过一年来的试点工作,中小微企业监测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浙江省工商联认为,首先,指标体系有待完善。去年开展监测试点的《非公有制经济调查研究系统》中只有企业名称、联系方式、企业类型、注册资本等相对比较简单的信息,而反映企业运行情况的创新发展、销售额、出口、用电量、利润、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等指标还没有涉及到。因此,要完善监测平台指标体系,包括非公经济运行以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两大类指标体系。通过中小企业监测平台得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动态信息。

  其次,长效机制有待构建。监测平台、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实现监测功能与企业所需服务的有机结合,构建监测平台长效运行机制。浙江省工商联建议,要将监测平台打造成集学习功能、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将监测企业吸引、汇聚到监测平台上,探索监测工作的可持续性问题。

  最后,组织保障有待加强。浙江省工商联建议,一要构建监测平台分级管理体系。借鉴工信部开展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省级单位对全国单位负责,市级单位对省级单位负责,县级单位对市级单位负责,构建三个层级管理体系有利于促进任务落实分解。二要加强监测平台人员队伍建设。建立联络员定期交流的活动机制,及时发现、解决监测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三要加强监测平台活动经费保障。动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各级组织工作任务比较重、投入精力比较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作为保障。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工商联已将中小微企业监测工作纳入2013年重点工作,并确立了调研准备、宣传发动、上线试运行、成果应用四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思路。在总结去年浙江开展中小企业监测试点工作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开展中小企业监测工作,省、市、县工商联三级联动,在每个县选择30-50家中小民营企业作为监测点。通过中小微企业监测工作,全面、及时、准确掌握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