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商会建章立制 建立评价考核体系
商会成立容易,运作难。在福建省漳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林青看来,商会作为工商联组织的“延伸”,是工商联工作的“细胞”和重要工作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会和企业一样,同样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难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漳州市工商联有市直行业商会18个,在漳异地商会10个,其中近3年就组建了10个行业商会和7个在漳异地商会,商会组织建设进入快车道,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如何让这些历尽艰辛成立起来的商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会员企业,让更多的会员企业感受到商会带来的“好处”,主动向商会靠拢,成了漳州市工商联近年来努力的方向。
引导商会建章立制
组织建设是立会之本,为此,漳州市工商联要求各个商会设立专职秘书处,并要求秘书处团队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商会管理的经验,在工作中要处处留心搜集会员企业情况,还要真诚地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横向沟通。
为什么设立的秘书处要专职的?对于这样的疑问,漳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黄文龙给出了答案:“很多商会成立后理事会没有形成合力,往往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秘书处作为商会的中枢机构,是商会正常运作和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设立专职秘书处,就是要通过熟知商会情况的专职人员的倾力管理,让整个商会的工作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才能使商会工作上轨道、上档次、上台阶。”
黄文龙告诉记者,很多行业和基层商会,就是建立起了科学的组织架构,设置了清晰的专职秘书处职责后,才让商会的工作得以步上正轨。在他看来,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不仅是企业的服务员、信息员、协调员、联络员,有时还承担起了参谋长、公关家、活动家的角色,把商会管理得有声有色。
除了《商会秘书处工作制度》外,工商联还积极指导商会根据各自的实际建立起了《商会基本管理制度》、《商会日常工作秩序和接待制度》、《商会财务管理制度》、《商会主要人员岗位职责》、《商会会员管理制度》等。
考核评价规范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商会管理,漳州市工商联从商会管理制度、工作程序、档案管理、相关事项报批等环节入手建立起了商会管理评价体系。
据会员宣传部部长谢文勇介绍,该评价体系从会员发展、制度建设、会务活动、服务会员、信息宣传、创新创优工作等方面对商会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商会的管理运作如何,将通过《商会规范管理评估表》直观地体现出来。如《市直行业商会规范管理评估表》就明确要求,市直基层商会规范评估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对评估结果优秀的前三名工商联授予锦旗以鼓励,而对评估结果不合格,则被要求限期整改。
“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就是要促使商会工作做到六有:即有会员档案、有工作台账、有工作计划、有年度总结,有职责分工、有建章立制,推动商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其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林青向记者道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正是得益于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就在今年漳州市民政局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首批11个市直基层商会参与就全部通过评级,其中5A级1个,4A级两个,3A级6个,2A级两个。
贴心服务带来“好处”
制度健全了,体系完善了,当会员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又该怎么办?为此,漳州市工商联建立了工商联主席办公会议制度、企业家主席(副主席)轮值驻会制度、商会秘书长联席会制度,通过一季一次或者半年一次的联席办公会议,让广大商会和会员企业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会务工作情况,反映商会、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帮助协调的事项,加强与会员企业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
另外,工商联还指派干部挂钩商会,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指导联络关系。围绕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人才招聘推荐、融资牵线贷款、投资项目推介、行业政策传递、企业广告宣传、供求信息发布、促成合作等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实施调研,反映企业和行业的诉求,通过一月一分析、季度一报告、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的反馈,对商会现状进行准确把握,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促进企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会员关心什么我们就了解什么、研究什么,会员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这样商会才能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商会成熟壮大了工商联组织就更有力量和动力。”林青说。很多会员在入会前会问“入会能带给我什么好处”,因此为会员企业带来“好处”,就成了工商联(总商会)不懈努力的目标。(谢文勇 康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