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用“互联网+”思维服务企业

2016-12-11

    “互联网+”的热潮席卷而来,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在这互联时代发生变革的当下,商会工作如何转变工作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更好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成了每一个商会领导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互联网+”与地方商会工作的定位
    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在转型,人们的观念在转变,企业也在寻求转型升级,商会亦是如此。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提升了社会管理能力,也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益的路径。行业间的边界在逐渐模糊起来,商会信息服务的泛职能正在逐渐衰减,商会整合资源的能力也亟须提升。商会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将既是一个为政府与企业提供服务的智库顾问,又更是一个兼具策略、组织、实施与引领功能的商业领导组织。只有这样,商会才能跟上时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实现自身升级,更好地服务企业,助力经济建设,融入国家战略发展。
                                                       “互联网+”下的地方商会工作的设想与探索
    “互联网+”不是颠覆或毁灭传统行业,而是跨界和融合。商会工作运用“互联网+”思维,重要的是“+”,而不是“-”。要在保持和完善原本具备的传统式面对面的办公室服务的同时(即线下服务),又创建和丰富线上的服务,具体包括:吸引社会力量专门成立企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商会提供信息化支撑,为商会企业服务平台提供运营服务,借助大数据、云计算、3G/4G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向各级党和政府、各级商会和非公经济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创立、采购、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转型的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提供政策解读、企业和产品宣传、项目推介合作、找寻人才、财务审计、融资投资、法律援助、企业信息化管控、市场营销、创新发展、大数据分析等各项业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两平台,共同为政府和企业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强化联系网络引导互联网企业“走出去”
    2015年以“一带一路”“互联网+”为代表的重大政策,是中国重建亚洲经济新秩序的一次重大尝试,也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地方商会应重视起来,调研汇总本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投资、采购货物、学习交流等情况,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研讨、人才培训、融资对接等活动,强化与境内外工商社团和企业的联络交流,引导企业走出去,寻找投资地,为企业海外拓展提供服务和便利,尤其是助推国内基础网络设备与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撬开海外市场,争做“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和开路人。
                                                       整合资源创建新型孵化器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创业、创新的重要性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商会应整合民企资源,借鉴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互联网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吸引互联网人才到本地就业和创业。
                                                           抢占先机着眼未来
    互联网的必然趋势是将向物理化、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工具、新载体发展,互联网的入口更为丰富,更接地气,能更好地连接人的现实需求。如果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与本地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将新兴产业与商会工作结合,又可以为地方发展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商会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在其中出题目,做引导,网罗全国乃至全球最前沿最酷炫的科技成果,寻找最具实力与前瞻性的企业与其进行项目对接,最终使其落地,形成产品,服务大众,回馈社会。
                                                  通过“互联网+”引领五大服务平台建设
    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通过打造研究咨询、沟通对接、信息网络、法律维权、社会公益五大服务平台,服务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其中,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互联网为手段,串联其他四个平台,同时纵向与全国工商联、各市县工商联、各会员企业,横向与有关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各行业协会商会、各异地商会、各媒体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功能互补、服务协同。
                                                  成立民企服务中心推进智库建设
    注册成立了民企服务中心。民企服务中心成立的初期,秉持以面对面的窗口办公形式为企业服务,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思路。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经商会不断地调研分析,商会改变了思路,依托互联网,线上在先,线下在后。采用PPP模式,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为全省民企提供投融资、政策咨询、企业管理、自主创新、法律维权、创业培训、市场开拓、建言献策等服务。积极推进智库建设,智库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既服务于工商企业发展,也服务于全省经济和社会建设。
                                               搭建网络沟通平台畅通主席会长沟通渠道
    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联合天涯社区、科力电子等IT企业,依托他们的硬件软件资源,筹划打造覆盖全省,为省非公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一站式服务,以各类网下实体服务单位现有信息系统为支撑的上下互动的“海商网”大型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新的即时通讯工具和短平快手段-微信开始兴起,总商会随即申请认证省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建立了主席(会长)微信群。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该微信群不断扩大成员范围,不局限于工商联(总商会)的主席(会长)们,还包括了机关干部、非会领导的企业家们,逐步汇聚了人气,并安排专人管理,制定微信群管理办法,经常性地发布最新的经济、政策、观点、供求信息等内容,通过发起话题、项目对接等方式搞活气氛,促进思想交流,加强成员间的情谊。(文/王连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