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新生代培养路径 把握新生代培养重点 营造新生代培养环境
“富不过三代”这一古哲名言,在现实生活中已被引喻为民企发展的“周期率”。江苏省江都市174家亿元以上的民企业主年龄在50岁以上的74位,占总数的42%;40强重点企业中“一把手”年龄在55岁以上的20位,占50%。民企能否突破“富不过三代”的“周期率”,民企新生代能否传承接力棒,是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工商联肩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责任,为此,江都市工商联建议市委、市政府启动“新生代企业家培训工程”,我们的做法和思考如下:
优化新生代培养路径
培养以适应需求为立足点,以推进提升为着眼点,以科学实践为着力点。坚持全面培训和个性培养相结合。全面培训:邀请知名经济学家、管理专家、法规行家进行专题授课。系统地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参加名牌大学正宗开办的研修班,帮助他们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思维。个性培养:组织新生代企业家与市内外传承发展比较好的企业结对交友,开展“手拉手”、“面对面”活动,开辟“传承与发展大讲堂”专栏,让他们各抒己见,为他们点评,使他们感悟,催他们成长。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培养相结合。在加强新生代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先进的经营理念应用好,把先进的经营模式驾驭好,把先进的经营策略谋划好。开设“企业管理沙龙”,组织“民企发展论坛”,让他们交流实践心得,畅抒理性感悟,使他们得到内外兼修。坚持互动式和见习式培养相结合。组织新生代和老一代互动交流,本地和外地新生代结对交友。请进来传经,走出去研讨,让新生代的思维在碰撞中相互启迪,在启迪中相互提高,在提高中相继成熟。同时,每年有计划、有选择地选派一些新生代到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机关部门挂职锻炼,使他们既能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又能结识相应的良师益友;既能为用好用足政策奠定基础,又能为营造服务环境拓宽渠道。
把握新生代培养重点
首先是精神的培育。新生代成长环境比较优越,有相当一部分新生代身上多了点五颜六色,少了点英雄本色;多了点市侩私念,少了点奉献理念;多了点奢侈隋性,少了点勤奋秉性。一句话充斥的是铜臭气,缺乏的是精神气。而恰恰精神气就是企业的精气神;企业家少了精神气就一事无成。因此对新生代的培养,应把传承企业家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新生代的特质、熏陶情操、铸就品行。其次是业务培训。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所涉及的业务十分广泛,有业就有务,有务就有知,有知就有识。业务培训是一项不可逾越的过程,掌握业务知识,才能扎实根基。第三是能力培养。能力是自身素质的彰显,新生代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协调能力。他们在百般呵护中成长,众星捧月中成长,毫无忧虑中成年,一帆风顺中成熟。他们的认知和感知都是不求人,正是这一点决定了他们最缺乏的是协调能力,而协调能力又是驾驭企业十分关键的本领。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着力新生代的能力培养。积极引导新生代向社会学,主动接受社会考验;向实践学,勇于投身经营管理;向前辈学,善于传承历史经验;向同行学,乐于吸收别人智慧。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熟。
营造新生代培养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培养新生代的推动力和加速器,从扶持育才、激励成才入手,形成新生代成长氛围。
扶持育才。建议政府定期召开新生代发展恳谈会、经验座谈会、心得交流会,构建互动、互勉、互学机制;邀请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新生代结对交友,了解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调拨专款用于新生代培训补贴,充分调动新生代学习的积极性,优先邀请他们参加新法规、新技术、新政策、新信息的培训班,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激励成才。每年组织开展“优秀青年企业家”、“青年创业之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评比活动,借助媒体开辟“新生代”大讲坛节目,积极宣传新生代创新、创业的先进事迹,增加“新生代”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支持“新生代”出任各级商会组织,充分激发“新生代”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荣誉感,为新生代成长注入生机和活力。
培养新生代工程在我们积极倡导和推进下,已经纳入市委的整体工作。目前已建立培养新生代工程的领导小组,拟定了培养规划,对100名新生代培养对象组织八大类16个项目展开调查研究,为有的放矢组织培训奠定了基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构建“321”的培训机制。“3”是构建3个平台。一是开设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经过调研培训需求,发现有30多个上EMBA的要求,这方面工作正在进行对接,有望近期开班。二是开办新生代培养大讲堂;三是举办新生代实践交流沙龙。“2”是组织二项交流。一是定期选派新生代到有关职能部门挂职交流,经过组织部门的选拔、考察并正式发文,先期13名“新生代”已到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二是组织新生代异地结对交流。“1”是制订优秀新生代评选细则,表彰典型,树立标杆。另外,新生代企业家训练营开营仪式也即将举行,届时,江都市市委书记、市长都将亲自参加。总之,我们将按照培养规划,矢志不渝地把新生代的培养工程抓紧抓好。
培养民企新生代的问题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大问题,从宏观上看,它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份额已占到了60%以上。从微观上看,它关系到民营企业事业的传承,关系到具体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它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欣慰地看到党和国家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且已经提高到一定的重要程度。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上下一起努力,抓紧抓好民企新生代的培养,一个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优秀的新生代团队将会在中华大地崛起,并正在成为担纲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脊梁。
(作者:刘大明系江都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新闻视点)
民企能否突破“富不过三代”的“周期率”,民企新生代能否传承接力棒,是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工商联肩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责任,为此,江都市工商联建议市委、市政府启动“新生代企业家培训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