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统产业的“电商化”正在影响着温岭,近几年,因为“电商基因”的植入,延续数十年的生产、销售模式正在被颠覆。短短数年间,温岭电子商务产业飞速发展,去年,网络零售总额已突破百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也已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95.95亿元。淘宝村、淘宝产业园区、制造业网络营销示范企业……一批电商的区域、行业样本正在涌现。
为观察这一新兴业态在温岭的发展与困惑、改变与生存,本报记者进村入企,逐一解剖这些正在实践中的样本,以期能够总结出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毕竟,电子商务的浪潮还将继续澎湃,融入互联网经济时代,慢不得、等不起。
4年时间涌现75个淘宝村,电子商务的浪潮继续澎湃
曾经起步便奔跑,现今如何继续淘金?
经过一个晚上的鏖战与一个早晨的沉寂,泽国镇夹屿村的一天,在下午2时渐渐苏醒。淘宝店主从各个店铺里探出了头,用面包车、摩托车,甚至手提肩扛,搬运着鞋子。
年轻的小杨骑着三轮车呼啸而过,回到了自己的店里,三轮车后面是小杨刚从附近鞋厂拿来的几摞叠得很高的鞋子。下午三四时,可以说是夹屿村一天中最忙碌、最热闹的时候,商家忙着接单发货,快递员也全员出动,挨家挨户收快件。
直到凌晨一两时,夹屿村才逐渐安静下来。
夹屿村的一天,如复制、粘贴般同样发生在横径村、前陈村、杨家渭村……发生在温岭的75个淘宝村里。
温岭有75个淘宝村,仅次于义乌,成全国第二
就在12月7日,阿里研究院出炉了2017淘宝村研究报告,台州以143个淘宝村位居全国第三。其中,温岭以75个淘宝村,仅次于义乌,成为全国第二大淘宝集群县(县级市)。
温岭淘宝村发展之路走得这么快,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在2014年之前,淘宝村对于温岭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词。
谢仕明是奇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温岭电商界,他绝对是个名人,用10万元起家,把自己的网店做到了年销售额过亿元。
谢仕明的淘宝创业之路是2012年在横峰街道前陈村起步的。“我是为了离货源近,才将地方选在前陈村,但是村里的生产企业一点都不了解淘宝,也不信任这种销售模式,根本不愿意接我们的单子。我只能骑着摩托车一家一家厂去磨。就连快递员也嫌量少,不愿意理我们,两三天才会来一次。”直到后来,谢仕明帮一家鞋厂做出了一个爆款,让那家鞋厂在一个多月里,每天多接1000多双的订单,淘宝这才入了前陈村厂家的眼。
因为有本身产业的基础,前陈村的电商壮大得很快。“一年前,前陈村的道路还是畅通无阻的。一年后,每天下午三四时,前陈村就开始水泄不通,到处都是送货的、拉货的、送快件的。”才一年时间,村里的淘宝店从谢仕明的一家发展到了一两百家。
杨家渭村位于城北街道,是温岭又一个淘宝村。村里的淘宝店主许明星记得,温岭各个村里的淘宝生意是在2013年前后热起来的。“刚开始,我到鞋厂取货时,鞋厂基本都不爱搭理我们。而现在,差不多整个村都在做淘宝,周边的鞋厂都和我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偏僻的横径村,每年光房租就有2000多万元
“淘宝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横径村党支部书记、横径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荣说,2014年以前,横径村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村民以务农为主。“那时候,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很多人外出经商,因此,村里闲置的房屋很多,租房率不到5%。”自从村里来了淘宝卖家,这些房子就成了“香饽饽”,2014年,一间房子一年的房租不到2万元,如今已经涨到了5万元,甚至更高,全村租房率超过了90%,每年光房租就有2000多万元。
“我们村的位置比较偏僻,如果不是淘宝,经济不会发展得这么快。”王伟荣说,之前,村里也有一些鞋企,但并不景气。没想到,电商为他们开启了迅速致富的大门。“现在,村里纯做电商的就有上百家,还有80多家一边生产一边做电商的企业,平时,一天就有10万双鞋子从横径发出去。到了‘双十一’,数据更是惊人,这两年光‘双十一’一天就能接到400多万双的订单。”
电商兴起后,夹屿村的房子同样供不应求。现在,村里做淘宝的有四五百家,其中60%以上是连生产带销售,房租高的达到每年8万元。
杨家渭村的淘宝则是从2013年开始发展的。该村党支部书记林云辉说:“起初,村里谁也没关注做淘宝的,直到一年后,街道询问是否有人在村里开淘宝店,我们这才去统计,发现不过一年时间,村里已经有100多家淘宝店了。到现在,全村共有淘宝店260多家,带动就业2000多人,网络销售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
像那些网红店一样,做自己的品牌,圈自己的客户”
“淘宝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难做。”这是杨家渭村一名淘宝店主张加志这几年的感受,“以前,买家都是哪家便宜到哪家买,但这几年不同了,价格已经不是买家选择我们的关键因素了。”
张加志最近想开天猫店。“做淘宝,量虽然大,但累得半死的同时却没有多少利润。而天猫就不一样了,不仅利润更高,而且更能留住客户。”他说,有人担心天猫店的产品价格高,客户不会买单。“其实不会。我们现在去温州拿的鞋一双要几百元,照样很多人捧场,客户愿意为品质买单。”
“如果质量不好,退货不要紧,一旦被顾客打了差评,我们的损失就大了。现在,淘宝平台对卖家很苛刻,一个差评就会影响到店铺排名,所以我们在选货、生产时都会尽量要求厂家提高品质。”谢仕明说,淘宝村发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明确,就是往品质化的路线走。
在谢仕明看来,这样的变化对电商来说,虽然压力重重,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现在不只是我们,就连生产厂家的意识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得不更加重视品质,不断开发新的鞋样去迎合市场趋势。如果你没有提升,你就会被淘汰。”
“我们以前就是甩手掌柜,厂家生产什么,我们拿什么。现在,我们会在各方面都亲自把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张加志开始学着自己设计鞋子的款式,就是为了避开和周边淘宝店的同类竞争。“温岭很多大一点的淘宝电商,款式、质量都是自己在把关,主导权握在自己手里,鞋厂成了他们代加工的地方,有的甚至直接自己办了厂,一边生产,一边销售。”
张加志最近的想法是做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还没有能力自己办厂,但是电商品牌化成了趋势,我们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像那些网红店一样,做自己的品牌,圈自己的客户,甚至专门针对指定人群做精一样产品。有了固定的粉丝,后期营销的费用也会越来越少。”(赵碧莹)
记者手记: 让淘宝村在质量里“淘宝”
这几年,电商的热度像一股狂潮席卷而来。但是,在淘了这么几年以后,电商还能淘到的宝,含金量又有多少呢?至少在我走过的这些淘宝村、淘宝店里,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多”。除非继续深挖,否则要么死,要么半死不活。
在温岭,每个淘宝村的形成模式多半是这样的:某一个人突发奇想,在网上卖起了东西,成功之后就是跟风模仿、无限拷贝、恶性竞争,无一例外。也因为如此,小淘宝店抵不住压力倒了一大片,可是仍有很多小淘宝店争相加入。可加入后,路要怎么走呢?如果还是按照低价、促销这样的老套路,在如今的电商环境里,就算被刺得头破血流,也未必能闯出一条路来。
这次走访淘宝村时,很多店家直言,电商难做,很多人都是一年混一年,赚不了钱,就算是最热闹的“双十一”“双十二”,基本也是亏本赚吆喝。现在,就算商家想亏本卖,淘宝平台也不允许。有淘宝店家告诉我,他的朋友在某一年的“双十一”想要搏一把,9.9元包邮促销。结果因为低价竞争,被淘宝平台直接屏蔽了,损失了十几万元。
低价已经不是淘宝上无所不能的利器了,品质、品牌、服务才是。而这个观念,其实也一直是淘宝平台在强调的。
在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上,与会的人员除了纷纷为“2100+个淘宝村”“交易额达1200亿元”等数字点赞外,对于淘宝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都认为是“扩品类,提品质,差异化竞争”。而这些恰恰是如今温岭淘宝村所匮乏的。温岭的淘宝村经营的大多是鞋子,品类单一,款式雷同,只能同类相杀。虽然不少淘宝店主已经意识到消费者在追求品质,但他们选择的却是到温州去找品质更好的鞋子,这对温岭鞋业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淘宝的环境正在变,消费者的要求也在变,淘宝不再淘“价”,而是淘“金”。面对这样的现状,温岭淘宝村的“变”也要早早进行才是,无论淘宝店主还是生产厂商都该变一变了。(温岭日报记者 赵碧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