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工商联成立。1952年12月,浙江省工商联筹委会成立,主任委员包达三,副主任委员汤元炳(兼秘书长)、孙章录、龙跃、俞佐宸、胡海秋、樊作虞。筹委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教育、引导会员和工商业者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2、开展“总路线”学习教育活动。1953年12月,省委统战部发出《关于对私营工商业者继续贯彻“总路线”教育的意见》。省工商联筹委会根据《意见》要求,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工商界全面开展“总路线”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私营工商业者基本上消除了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恐惧心理,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3、省工商联筹委会领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3月24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筹委会副主委汤元炳在杭州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4、《浙江工商》创立。1950年,杭州市工商联开始编印《工商参考资料》。1953年省工商联成立后,改由省、市工商联合编。1957年4月,改名《浙江工商》。1991年11月,国家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荣毅仁题写了刊名。
5、省两会创办钱江业余学校。1979年3月,省两会(省工商联、省民建,下同)创办杭州钱江业余补习学校。1980年1月,更名为钱江业余学校。这是浙江省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综合性成人业余学校。
6、牵头创办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79年,时任浙江省省长李丰平委托省工商联牵头创办“浙江省华侨投资公司”(后改名为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委汤元炳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7、党组恢复成立。1989年3月,经省委批准,恢复建立中共浙江省工商联党组。党组由黄次舜、吴美馥、汤为平等3人组成,黄次舜为书记。
8、主办华东六省一市工商联第三届商品交易会。1989年8月,省工商联主办的华东六省一市工商联第三届商品交易会在杭州举行。
9、“五朵金花”开遍浙江大地。恢复活动后,省工商联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的“经济咨询、协办企业、办学培训、安置待业、智力支边”等被誉为“五朵金花”,得到全国工商联的表彰。
10、首次组团赴境外考察访问。1991年8月,省工商联首次组团赴香港、澳门考察访问,副主委钮守章、秘书长汤为平参加。
11、贯彻落实中发〔1991〕15号文件。1991年10月,省工商联对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发出《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批转中央统战部“关于工商联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的意见》。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组织结构、主要职能的调整。
12、全省首届民营企业商品展交会举行。1995年10月,省工商联主办的全省首届民营企业商品展交会在杭举行。省委书记李泽民亲临展馆指导。
13、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成立。1997年7月,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发起,由热心扶贫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为主体组成的“浙江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在杭州召开成立大会。
14、浙江省民营企业科技洽谈会举行。2000年9月,由省工商联等单位主办的浙江省民营企业科技洽谈会在金华举行。时任省委书记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15、首次由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省工商联会长。2002年6月,省工商联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为会长,2003年1月,当选为省政协副主席。这是首次由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担任省级工商联会长和政协副主席。
16、首次评比表彰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4年,由省委统战部、省发改委、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省工商局、省人事厅、省工商联联合开展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表彰活动。全省43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省“优秀建设者”称号,7名获全国“优秀建设者”称号。
17、浙江省商会成立。2006年2月,根据《浙江省民政厅关于准予筹备成立浙江省商会的批复》,浙江省商会正式成立。浙江省工商联又称浙江省商会。
18、举行“携手浙商”活动。2007年4月,省工商联举办“07携手浙商”活动,邀请巴基斯坦、巴西、印度、埃及等国驻沪总领事或商务领事参加。至今已举办6届。
19、组织召开全省工商界人士座谈会。2008年2月,省工商联首次组织召开全省工商界代表人士迎春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出席。这是省工商联探索搭建省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政企交流平台。至今已举办5届。
20、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召开。2009年4月,省工商联率先在全国以省委名义召开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时任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出席会议并讲话。
21、首次组团在境外举行大型经贸活动。2009年6月,由30多位民营企业家组成的省工商联经贸代表团赴比利时举办“走进欧盟”大型经贸活动。
22、提出并实施“223工作计划”。为指导和推进全省工商联工作,2009年7月,省工商联提出并实施“223工作计划”。(实施“两项工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素质提升工程、工商联组织网络拓展工程。创建“两个品牌”:参政议政的品牌、服务的品牌。搭建“三大平台”:与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平台、内引外联的平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平台。)
23、浙江商会大厦破土动工。2010年12月,浙江商会大厦举行奠基仪式,将建成世界浙商的总部,展现浙商风采的地标。
24、浙委〔2011〕51号文件出台。为贯彻落实中发〔2010〕16号文件,2011年5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2011]51号文件)出台。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25、率先在全国开展非公有制先进典型宣讲。2011年7月,省工商联在杭州召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先进典型宣讲电视电话会议,时任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出席并讲话。
26、增加3个内设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加强机关自身建设,2011年7月,省工商联机关党委成立,并先后增设了法律处、社会服务处。
27、牵头举办首届世界浙商大会。2011年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工商联牵头28家省级单位举办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来自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500多名浙商代表和部分驻华使节、世界500强企业、央企等600多名嘉宾及81家境内外主要新闻媒体260余名记者出席会议。大会期间成立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执行委员会。
28、组建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2012年2月17日,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暨授牌仪式举行,省委副书记李强出席。
29、与浙报集团联合运营浙商传媒“三架马车”。2012年开始,省工商联与浙报集团合作,运营世界浙商网、浙商信息直通车和浙商杂志。
30、扎实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2012年6月,省工商联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并在省工商联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发出《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倡议书》。
1953年10月至11月,全国工商联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浙江省出席代表及工作人员合影。前排左起:张普德、(佚名)、汪一尘、方恭敏、包达三、俞佐宸、金寿源、朱希、俞绣章、陈殷尧。后排左起:陈景甫、胡海秋、姚顺甫、吴贤哲、汤元炳、姚教杏、徐鸿文、(佚名)、崔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