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 打基础 强根基
全国县级工商联建设开新篇
各地县级工商联自觉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综合优势,认真履行职责,赢得了广大会员的信任和拥护,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了解县级工商联建设的具体情况,2012年3月至4月间,在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小祥的带领下,全国工商联会员部及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研究人员组成3个调研组,分别到甘肃、山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并采用问卷调查了全国县级工商联建设的基本情况。
县级工商联建设站上新起点
“中央16号文件”的颁发,标志着工商联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也为县级工商联建设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中央16号文件”把县级工商联建设放在了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的重要位置,不仅提出了一系列与县级工商联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也考虑了县级工商联的可操作性,既为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也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做法。各地也纷纷召开了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会议,下发了体现中央文件精神、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云南省玉溪市要求所辖县级工商联编制原则上不少于8名,年度工作经费原则上不少于30万元,专职副主席职数增加1名。曲靖市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较发达的县(区)工商联编制一般不少于10名,其他县(区)不少于7名;工商联日常办公、考察调研、宣教培训、商会建设等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改善基层工商联办公条件,各县(区)安排工商联调研、宣传、培训等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15万元。
县级工商联建设取得新进展
截至2012年6月底,"0"编制的县级工商联比2010年底减少了29个,14个省(区、市)消除了县级工商联"0"编制状况;到2011年底,约85%的县级工商联有独立办公场所,超过四成的县级工商联的办公考察、调研、培训经费列入了同级财政预算,超过四成的县级工商联有较为齐全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车。全国县均工商联会员数量为772个,约90%的县级工商联设立了党组;全国县级工商联领导班子中,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比例约为80%,大专以上学历比例约为75%,一半左右的县级工商联主席进入同级人大、政府或政协的领导班子。
各地县级工商联自觉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践行“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充分发挥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综合优势,认真履行职责,赢得了广大会员的信任和拥护,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工商联服务于当地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引进了两大投资项目,落地资金6292万元,超额三倍完成县党委、政府交办的招商任务,在县委年终部门考评中获得招商引资二等奖。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工商联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全区扶贫攻坚和再就业工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关注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山东省邹平县工商联认真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形成了一个企业一张表,一个行业一本账,一个党委一个数据库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模式,并深入开展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支部一杆旗活动,确保非公有制经济阵地党旗飘扬。
县级工商联成为工商联工作 组织基础和重要依托
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工商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的力度,作为工商联工作组织基础和重要依托的县级工商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安徽省芜湖县成立了以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商联直通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联。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或共性问题,由县工商联向领导小组报告,办理时听取工商联意见或请工商联参加,办理结果及时向工商联反馈。山东省滨州市、潍坊市等地推行由分管经济工作的副县(区)长兼任工商联主席;广东有24个县由县委委员担任工商联党组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委从班子结构、自身素质、群众基础等方面统筹考虑工商联领导的选配,把县工商联主席安排为政协副主席,熟悉统战工作的原专职副主席担任党组书记,选配较为熟悉经济工作的正科级干部任专职副主席,并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基层商会会长中选拔思想政治表现好、热爱工商联组织、有较高威信的同志担任兼职副主席。
各省级工商联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心下移,眼睛向下,采取各种工作措施,推动解决县级工商联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本省的县级工商联建设。山东省工商联实施了旨在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的“一二三工程”,即为县级工商联配1台车;县级工商联主席兼任副县级领导职务;至少解决3个行政编制。目前在菏泽市的试点工作已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南、甘肃等省建立了县级工商联建设的督察考核制度,省级工商联与地市级工商联签订工作责任书,分解工作、量化任务、细化目标、百分考核、年终考评。河北、云南等省建立了表彰激励体系,成立评选小组,制定评选工作办法,采取自下而上、层层推荐的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县级工商联、基层商会进行表彰。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本省的县级工商联建设中形成了勇于创新、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安徽省工商联连续两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近两年又开展了全省工商联系统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先后表彰了80个县级工商联和7个基层商会。安徽省工商联连续两次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全省工商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比,近两年又开展了全省工商联系统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选,先后表彰了80个县级工商联和7个基层商会。河南省选择工作基础较弱、条件较差的县级工商联作为联系点,把工作重点放在推动解决县级工商联在人员编制、办公经费、办公条件、合署办公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上。广东省工商联制定了联系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选定10个县级工商联、7个乡镇(街道)商会作为组织建设联系点(示范点),今年又在联系点之一的鹤山县召开省工商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探讨如何把联系点建设成为示范点。
县级工商联建设仍需下大力气
虽然各地努力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但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县级工商联建设水平也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县级工商联长期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部分县级工商联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较为突出。一是一些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工商联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部分县级工商联,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县级工商联要达到“一个设立”、“五个有”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三是县级工商联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够平衡。四是参与经济工作话语权有限。五是会员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六是基层商会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要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健康成长为工作主题,进一步凝聚合力,在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结合上下工夫,在充分履行县级工商联职能上做文章,以打攻坚战的态势,解决长期困扰县级工商联建设的人员编制、办公条件、工作经费等实际问题和困难,基本改变县级工商联建设长期薄弱的状况。一是推动落实《推动解决县级工商联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工作实施方案》。各级工商联应按照全国工商联的统一要求,有的放矢,逐一解决县级工商联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达到“一个设立”、“五个有”的目标。二是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全国工商联应当充分考虑和分析东、中、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县级工商联工作的不同条件和特点,指导地方提出有差异的县级工商联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三是积极努力壮大会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加入工商联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切入点,提升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扩大会员覆盖面。四是形成符合地方实际的基层商会运行模式。可以借鉴东部地区发展基层商会的成功经验,将商会领导班子建设与乡镇机构改革相结合,选拔在区域和行业内有影响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商会会长,乡镇党委、政府的有关负责同志任副会长,负责乡镇经济工作的部门领导担任秘书长,把商会经济服务职能与乡镇经济发展相衔接,激发基层商会工作活力。五是为各地县级工商联提供学习培训交流平台。全国工商联及省级工商联应定期举办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分级分期对县级工商联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请工作好的县级工商联来介绍经验。六是遵循市场规律创新工作手段。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县级工商联创新工作思路,运用市场手段,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人员少、经费缺、办公条件差等“老大难”问题。■全国工商联会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