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纪实
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期间,实现款物收入2.33亿元,支出1.40亿元,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第四届浙江慈善奖,“让流动花朵美丽绽放”“温岭市豪成慈善儿童之家”项目分获第四届、第五届浙江慈善奖之项目奖,义工分会获第四届浙江慈善奖之志愿奖,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与时俱进,主动应对新挑战
慈善路上,传递爱的正能量。为了进一步传播慈善文化,市慈善总会拓展宣传平台,除自身开展多形式的宣传外,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慈善工作;大力推进慈善文化进校园工作,以学校为圆心向社会传递爱的教育,营造慈善文化的氛围,在孩子的心田种下爱的种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市慈善总会主动适应新情况,积极应对新挑战,进一步加强对镇(街道)分会管理,2017年5月提请市两办出台了《关于加强总会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慈善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延伸工作手臂,提请市政府召开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建设现场会和表彰交流会,至2018年3月底,共有78个村(社区)建立了慈善工作联络站。慈善分会、村级慈善工作联络站的数量和募集的资金总数均居台州各县(市、区)首位。
积极创新,不断拓宽筹募渠道
从2013年9月至今,87岁的张思荣已向市慈善总会捐出了20万元。
2010年,张大爷的老伴住院,他发现护理人员非常紧缺。于是,他萌生了为护理工作出力的想法。
2013年9月9日,张大爷走进市慈善总会,捐出了一万元,定向捐助护理专业的贫困大学生。从此以后,他每季度都会向市慈善总会捐赠一万元,雷打不动。
尽管张大爷有退休金,但这笔钱对他来说仍是大数目。他规划开支,每月的生活费控制在1000元以内。
生活中,像张大爷这样的好人很多,他们默默无闻,把慈善当作自己的日常行为,主动捐钱捐物。市慈善总会第三届理事会期间,接受市民捐赠达2757.32万元。
“台州5·15慈善公益日”“9·5中华慈善日”是重要的时间节点,市慈善总会以此为载体,掀起捐赠高潮,连续4年举办“5·15慈善公益日”活动仪式,提请两办印发活动方案。在2016年9月8日市委举行庆祝《慈善法》施行暨首个“中华慈善日”活动仪式上,23个单位和爱心人士共认捐资金2425万元,是市慈善总会成立14年来除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赠外集中捐赠资金最多的一次。在“5·15慈善公益日”和“9·5中华慈善日”期间,共收到捐赠资金4000多万元。
市慈善总会主动对接资源,推进定向基金设立,老基金如岳松助困基金、政协慈善助困基金、统战爱心基金、杰特帮扶基金等不断壮大,政协慈善助困基金累计金额达1283.38万元;新基金不断涌现,如大爱无尘基金、公安金盾慈善基金、市佛教协会慈济基金等,总金额达 1400多万元。
信息化时代,慈善工作也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市慈善总会探索“互联网+慈善”,积极开展网络募捐。根据互联网特点,建立线上小额冠名基金捐赠通道,开设“我要捐款”“基金设立”“善济募捐”3个捐款接口,方便群众即时捐款。开通网上捐赠以来,金额达71.05万元。
精准救助,用好每笔善款
毛女士是箬横镇的低保户,患尿毒症多年,长期腹透,其丈夫患有矽肺病。去年12月份,毛女士因右髂骨置换术,自付了3万多元的医疗费,这无疑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看到毛女士家的难处,市慈善总会为她送去了5000元的慰问金。此外,针对其丈夫的患病情况,市慈善总会每年补助其3000元。
毛女士说,他们夫妻俩在市内住院,农医保报销70%,民政部门承担剩下部分的70%,慈善总会再承担剩下部分的40%,1万元的住院费用,他们只需自付540元。是爱心给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如何用好每一笔慈善资金?市慈善总会坚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以优化慈善项目为引领,以实施精准救助为目标,加大对患大病困难群众、特困老人和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
慈善助医方面,医疗衔接救助为7000多名持证对象补助住院费用1176万元,为1000多人次的尿毒症患者提供血透补助1025万元。去年5月份实施的“一次也不用跑”助医项目,已为2500多名低保对象补助住院费用140多万元。
慈善助学方面,支教助学、“美丽村校”项目支出901万元,改善了薄弱学校的教学环境;“慈善助学·夏日圆梦”活动,为896名大学生提供388万元资金支持。“慈惠童心”项目惠及800多名少年儿童,支出500余万元。
慈善助老方面,节假日期间为全市300名困难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老村干部、老劳模以及抗战老兵提供援助;资助贯庄爱心公寓、各镇敬老院、有关村级老年活动场所物资和设施;发放500台平安云定位仪,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帮助。“慈善暖冬·心手相连”项目,在元旦、春节期间为全市1.5万名低保对象发放超市提货券,同时走访慰问因病致贫群众、残疾困难对象以及困境儿童等,支出432万元。
同时,市慈善总会进行助残系列活动,开展扶贫造血活动,发放赈灾救灾资金,发挥了慈善机构独特的作用。
在做好上述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市慈善总会还加强工作调研,积极探索、做精做大一批特色项目。“让流动花朵美丽绽放”项目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发放近万套校服、6000多册图书等学生日常用品;“大爱无尘”项目,为1200多人次的矽肺病患者提供生活补助。健康扶贫活动,为400名困难群众送去108万元资金援助;“慈善心·环卫情”项目,为1200名环卫工人送去了温暖。
慈善事业需要加强协作。市慈善总会与市政协联合开展“助村活动”,为20多个经济薄弱村提供850万元资金支持;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开展“统一战线在行动”,支出150万元等。此外,还加强与市旅游局、团市委、市妇联、市老龄委、市总商会、市关工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的协作,彰显了慈善精神。
慈善实体是市慈善总会的特色工作。投资763万元、占地6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的滨海岳松老年活动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共接待15000多人次。投资800多万元、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贯庄曙光爱心公寓正式启用,已有80位困难老人和留守老人入住。
市慈善总会拓展救助渠道,立足公益项目,根据捐赠人的意愿,在道路硬化、森林温岭建设、文化礼堂、公园建设、消防改造、“五水共治”、支教助学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投入1950万元,助力“两美”温岭建设。
同时,市慈善总会依法做好信息公开,及时公布组织机构信息,定期公开募捐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慈善义工,打响温岭特色品牌
张金华是城南义工队的队长,他把关心孤独残疾老人作为义务工作的重点,组织了“临终关怀”“敲敲门聊聊天”“共吃一顿家常饭”“说出微心愿,义工帮你圆”“日行一善”等公益活动。大家都叫他阿华。
一年365天,阿华和队友们几乎每天都在开展爱心服务。城南镇76个村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
阿华所带领的城南义工队被授予“台州市优秀义工团队”荣誉称号。阿华也先后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浙江最美助残人,并入选浙江好人榜。
阿华是我市义工的杰出代表,截至今年3月底,我市注册义工人数9868人,有61个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6000多次,参与义工活动7万多人次,服务总时长达21万余小时,受益人数65万余人。
未来5年,市慈善总会将以“全民慈善、法治慈善、实力慈善、效率慈善”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强化基层基础,推进慈善文化建设,提高慈善的影响力,推进救助的精准率,建设慈善的公信力,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慈善款物收入每年递增5.5%,慈善支出达到法定比例。
慈善路上,市慈善总会与全体市民、爱心人士风雨同舟,助力精准扶贫,努力开创新时代温岭慈善工作新局面。(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