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牌取代RILEY成为世界台联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台球运动的发展,让这“洋运动”有了中国元素,震动了中外台球界,作为领军人以及亲历者、见证者的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连童,像讲故事似的向我们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对台球的最初印象还是从电影里得来的。上世纪70年代有部战争片《奇袭》,里面有个镜头就是一个美国军事顾问叼着烟,拿个杆子对着台子上的小球比划,看了之后我才知道那个东西是台球。”在甘连童的回忆中,1987年,当星伟的前身——北京星牌台球器械厂创建时,中国玩台球的人还极其有限,甚至知道这项运动的也不多。
8000元投资,加上一张买回来作为样本的国产台球桌,“就这样决定要自己生产,像一个玩笑。”甘连童说。只知道台球桌的大小是1.22×2.44米,“其他的,球杆,可以用木头削圆了,胶边可以用汽车内胎,台绒嘛,就用静面舒美绒吧……”22载光阴,足以让一个企业的能力和生命力得到精钢淬火般的检验。星伟一路走来,不但以过硬的产品立身,更凭借优质的品牌形象扬名。就在不久,星牌台球桌也被国际台联指定为世界斯诺克比赛的专用球台。甘连童和他的团队证明,即使在斯诺克这样一个“洋运动”的赛场上,民族品牌同样能成为赢家。
从白手起家到华丽转身
创业时,年轻的甘连童在大哥甘连舫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跑市场,从大兴到全市各个文化用品采购站,每天几十里一一跑遍。“合同跑来了,往城里运还得麻烦朋友帮忙出车。”那时星伟的第一代产品只有差不多一年的生命,用户也局限于街头摆几张台球桌的小老板。到1989年,随着台球市场低端产品需求量的加大,星伟的销量已不成问题,生产能力也上去了。是继续“埋头”扩大销售数字,还是“抬头”搞技术研发,上高档产品?当时星伟也不过一二十万元的利润,企业内部相当多人反对走后一条路。
“向竞赛用高档台球桌进军”,作出这个决定,兄长甘连舫可谓力排众议。
恰逢1990年亚运会,当时的海淀体育馆公开征求台球桌供应商。刚刚“试水”竞赛领域的星牌初战告捷,战胜业内颇具口碑的海燕牌,拿到了这个机会。“接下这个活,我们的压力更大了:毕竟亚运会是一个国际性赛事,成功意味着一炮打响,但半点疏漏就可能前功尽弃。”甘连童和大哥带领技术人员泡在场馆里,边安装边改进,直到比赛当天的凌晨4点才撤出。
这一关,星牌终于闯过。1990年当年,国家体委审定星牌为国家级比赛用台,在1993-1996年的亚洲台球锦标赛上,星牌被指定为亚洲级比赛用台,1995年又被国际职业台球联合会指定为中国唯一国际职业台球比赛用台。
从决定转型到此后五六年间的“三级跳”,星伟摆脱了当时市场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为日后进军世界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如今甘连童谈及那一次“转身”,依旧感慨良多。
品质,怎样挑剔都不为过
一张台球桌的品质,和比赛结果之间的关联究竟有多大?外行人也许难以想象。就像乒乓球运动员与手中的拍子可以做到“合一”一样,仅以台泥为例,对于一个走球以寸来计算的球手,台泥的微小变化足以左右战局:每杆球的位置都差一点,三五杆之后就有天壤之别,而且越是高手,对球桌的感知越是细致入微。因此选择球台历来被世界职业斯诺克联合会(简称WPBSA)当做工作中的重头戏,专门派专家监督检测。
很多人都知道,2007年2月,星牌已通过WPBSA层层把关,成为世界顶级台球赛事的正式比赛用台。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鉴定由竞赛总监、技术顾问、运动员代表等专门成立鉴定委员会,整个鉴定过程严格到分三个阶段。
首先是基本鉴定,包括各部件标准、各项尺寸、整体球台平整度等;其次是物理鉴定,球台需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其木材、石板等有没有变形开裂,各部件是否发现位移等;第三阶段将由世界职业台联指定资深球员在使用中进行鉴定,它包括各个库边弹性是否均匀、适度,球台是否稳定,台面平整度、袋口的技术尺寸等。
在甘连童眼里,品质,是怎样强调、怎样挑剔都不为过的。因此,当世界排名第一的球手奥沙利文在使用星牌之后赞不绝口:“这是我用过的最好的球桌。这张中国桌子让我惊讶万分,它非常漂亮,绝对的高质量,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这并不让星伟人感到意外。
多年以来,星牌正是凭借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和高新技术,生产出了畅销于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并远销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台球第一品牌。
品质支撑品牌。“星牌”商标是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的体育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星伟也是国内第一家以品牌这一无形资产贷款成功的体育用品企业。然而,要确保“第一品牌”的延续和持之以恒,就必须有法可依。因此,2008年,针对目前台球桌行业无标准可依、台球桌产品鱼目混珠、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公司应国家标准委的要求,以星牌标准为基准牵头起草了台球桌国家标准,于2008年9月28日顺利通过专家组的审定。甘连童说,星牌已经有足够的底气,来推动整个行业的生产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一个战场两条线”的营销创新
年轻的少帅甘连童是个有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更是个思路清晰的企业家。如果说,他创业阶段靠的是运气和苦干掘得第一桶金的话,现在的他早已在商场将自己磨练的成熟和睿智。他像运动员一样,苦练内功后,目光也变得敏锐和长远。他制定了一套星牌品牌的长足发展思路,那就是:“以赛事为先导,以国内国际知名球员参与活动为基础,力求跟世界斯诺克协会深度合作,在改革中求发展”的远大抱负。目前星牌旗下不仅拥有了丁俊晖、傅家俊、潘晓婷、田鹏飞、金龙、付小芳等中国选手,而且还与亨德利、乔佩里、卡特等国际大腕签约,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甘连童认为,做行业第一不是目的,让星牌这个民族品牌逐渐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才是星牌人真正的追求。
因为有这种理念,自北京亚运会后,甘连童总计投入数千万元、赞助了几百场大大小小的比赛——即使在台球运动陡然降温、企业面对逆境的2000年前也没有改变。
“1993年的亚洲台球锦标赛,我们当时挣了80万元,就拿出55万元作为赞助费来冠名。”如果说那时的“豪举”是受市场大环境顺风顺水的激励,那么,“从1999年开始,中国台球运动走入低谷,市场排名第一的星伟也出现了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承办了2002、2003、2004年的全国职业台球排名赛。”甘连童深知台球运动兴则台球产业兴,台球运动衰则台球产业衰的道理,“一个战场两条线:赛场上是一条,星牌就是另一条,两者息息相关。”
继丁俊晖和潘晓婷两位中国台球的代表人物加盟星牌后,2007年“台球皇帝”亨德利成为星牌代言人。近年来,星牌相继签下了傅家俊、乔佩里、卡特等世界名将以及金龙、田鹏飞、付小芳等中国本土选手。它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唯一拥有多名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的台球生产企业?
说到底,这还是赞助赛事的意外收获。与亨德利的签约就是在星牌首次成为世界斯诺克排名赛的比赛用桌后。“亨德利很喜欢我们的球桌,想让我们送他一张,答应给做点免费宣传,结果我们就趁此机会,在四五天内跟他火速签下了合约。”甘连童很清楚,对赛事的支持一方面是打开品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获得运动员的认同,由此方能成就实实在在的口碑效应。
俱乐部梦想
甘连童的最新计划是做连锁俱乐部,在他的构想中,这是最大效益的多赢:“可以吸引喜欢台球运动的人,也吸引投资者,对于星牌更是综合知名度的提升。”有一种说法,台球已成为中国第二大球,仅次于乒乓球。传统意义上的台球房在国内已发展了20多年,星罗棋布。但无论作为五星级酒店里的康乐设施,还是遍布城乡的休闲场所,它们都不具备品牌效应。
同样的事由甘连童来做,起点便不相同。因为星伟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唯一在各地设有代表处的台球桌生产销售商,这本身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先决条件。“我们的营销网络是连锁店最有力的支持:今后各地办事处除了指导当地市场、经销商、网点外,还可以帮助连锁店策划活动、组织比赛,而这些都是免费的。如果连锁店倡导的活动搞得有特色,星牌还会给予适当赞助。”这项特色服务很快将成为星牌售后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那些有兴趣投资台球产业但并非“内行”的人,做一家这样的俱乐部无异于接受星伟的“整店输出”:从选址、培训到开业活动“一条龙”协助打理,是投资人控制风险的一粒定心丸。
而对于广大台球爱好者,俱乐部将提供最地道的台球文化氛围,专业的球具、服装、配件一应俱全,未来还将跟雪茄、茶艺等都市白领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结合起来,不是“会所”胜似“会所”。
甘连童的这一步棋,左手是休闲、竞技的资源整合,右手是品牌效应的最大化利用,而所有这些收获都要通过对台球文化的全面阐释来获得。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是最景气的时候,我们反而要把这个连锁俱乐部红红火火地做起来,这样等市场复苏以后,品牌就已经靠低成本形成了大气候。”甘连童相信,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向综合服务型企业的跃升,星牌有这个综合实力,能够做得到,也能够做好。
个人档案
星牌集团副董事长
北京星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北京市企业联合会副会长
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常委
北京市大兴工商联执委
北京市台球运动协会副主席
上海市台球运动协会副主席
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火炬手
个人感悟
星牌发展了20多年,但要成为一家“百年老店”,星牌人要走的路还很长。星牌现在成为世界职业斯诺克台球协会合作伙伴,这仅仅只是我们迈向国际大舞台的第一步,是吹响进军号角的起点,通过与世界职业斯诺克台球协会的全面合作,我们将稳步建立起星牌在国际大舞台上更加靓丽的形象,透过这个窗口,向世人展示中国制造的魅力,对此我充满信心。
服务体育运动,传播体育文化,彰显体育理念,是每个有民族使命感的企业家应尽的责任。 (作者:何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