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探索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2010-06-25
                                    -----联村结对人才反哺 村企合作 公益捐助 产业带动 


    非公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已蔚然成风。近年来,鄞州区工商联创新观念、转变思路,会同相关部门,引导、鼓励非公企业回馈社会,拓宽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点与面,摸索总结出多种方式方法,形成一批新模式。
    两年前,区工商联主席企业、浙江利时集团下属的新江厦商城与章水镇大皎村结对,帮助该村引进“银霜”茶叶新品种,改造茶园基地200亩,新种植茶叶100亩,并在商城内设立销售专柜,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的提高。这是鄞州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通过联村结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全区共有雅戈尔、杉杉等10家企业分别与章水镇许岩、崔岙、大皎等10个区级经济欠发达村结对,共提供帮扶资金79.8万元。
    除联村结对外,近年来,该区积极发挥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等区域优势,还采取了人才反哺、村企合作、公益捐助、产业带动等4种模式开展村企结对活动。
    发挥非公企业主文化层次高、经济发展能力强、乐于奉献等优势,鼓励他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担纲,为公益事业发展带头捐款。宁波欣达集团董事长赵吉康在1990年至2008年担任东吴镇西村党总支书记期间(2008年因年龄原因退职),为村里筹集新村建设启动资金1000万元,累计建造新村住宅190套3万平方米,带领党员群众将西村建设成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鄞州恒成织带厂厂长谢成生2004年兼任瞻岐镇南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盘活村闲置厂房、土地,招商引资,兴建大龄青年安置房等一系列措施,短短几年间,村集体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他上任时的每年亏损四五十万元,至2008年他卸任时,村经济积累1500余万元,一跃成为镇区明星村。
    村企合作型即村企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通过提供资金、土地、厂房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高桥镇宋家漕村出资800万元,与村内两家不锈钢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村集体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协调、沟通、办证等服务,企业根据年终效益给予10%-12%的固定回报。
    号召先富起来的工商企业家饮水思源,主动无偿资助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这种公益捐助模式是该区的又一创新之举。区慈善总会创建的“企业留本冠名基金”目前已累计与224家企业签订协议,基金数量达到256个,总额4.4亿元。慈善总会每年提取基金总额的10%用于资助贫困村的公益事业。
    鄞州区还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在农村建立产业基地,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转岗转业。特别是全区3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在农村(宁波大市范围内)建立自营基地21万亩,带动基地15万亩,带动农户15.6万户。

                                                                                                     (包德贵) 



 
地址:北京市广外南街47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