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言献策 适时解读政策
今年以来,由于美国金融风暴逐步演变为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形势呈现恶化趋势,市场明显萎缩,企业利润下降,生存压力增大,加之受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影响,成都市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订单大幅下降,一定数量的企业减产、停产,甚至倒闭。特别在9月之后,成都市民营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革(鞋业)、家具、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较大困难。1-9月,成都市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的773家小型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9%,利润下降77.2%;而成本却在增加,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超过30%,其中仅10月份原材料、能源价格就上涨了14.9%,可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涨了7.1%,出现明显倒挂现象。以鞋业为例,全市鞋企约1700家,产品以外销女鞋为主,目前80%的规模以下企业开工不足,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虽基本正常,但增速明显回落,1-9月,出口同比下降了40.2%,利税比年初下降了87.4个百分点。
面对此种情况,企业家信心指数不断下降,民间投资明显减缓,9月末增长速度已由年初的39.2%下降到25.9%。有个别行业反映,只有10%的企业情况比较乐观,大部分企业信心不足。
为了引导、帮助会员企业认清当前经济形势,重振信心,鼓励、支持他们有效应对危机,渡过难关,市工商联组织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在调查研究、政策解读、形势分析和专项服务上及时主动跟进,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调研力度,及时反映企业困难与诉求,积极建言献策。面对经济危机影响,企业发展困难情况,市工商联收集、上报《成都部分民营企业出现裁员倾向》、《对本地中小民营企业应一视同仁》等信息,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和批示。市工商联重点对食品、家具、机械、房地产、水泥、鞋业等行业作了深入调查,收集、整理其意见建议,撰写了《创新我市融资体制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促进我市家具产业升级》、《劳动合同法实施对我市民营企业影响的调查与思考》、《灾后民营企业急需扶持》等调研报告,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有关建议内容被相关部门采纳。
二是适时开展政策解读讲座、经济形势分析会、座谈会等专题活动,帮主企业重塑信心。为帮助企业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树立信心,合理有效应对经济危机,市工商联与市青联、成都外商投资协会联合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教授作《通胀压力下的经济和企业转型》形势报告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对企业的影响》、《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国家行政学院参加“2008年成都民营经济理论与务实培训班”学习培训,听取专家权威解读大政方针,还开展了《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系列政策解读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合理应对危机,抓住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机遇,破解发展难题。
三是有的放矢,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一方面努力搭建了国际贸易和开拓国内市场平台:组织会员参加“第五届城市友好商会会长会议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南昌经贸合作恳谈会”;组织食品、制药、汽车、家具等行业100余家会员企业到南非、埃及、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项目考察和市场开拓,组织企业参加“2008澳大利亚国际食品展”、“2008韩国首尔国际食品展”、“世界制药原料巴西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服务展”、“2008日本东京家具展”等,引导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以个性化服务方式多渠道破解融资坚冰:市工商联进一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沟通,召开了“银政企座谈会”、“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银企协调会、东亚银行与成都市中小企业座谈会、无抵押金融品种推介会及家具行业、汽车行业、机电行业等融资座谈会,协助金融机构改进金融品种和开发新品种,根据不同银行和不同企业情况采取个性化服务方式,提高了贷款成功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底,市工商联共为210余家企业融资10亿多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第三,引导支持会员企业成立“金融”机构,健全融资机制:在市工商联的支持帮助下,成都市温江区工商联、双流县工商联、市工商联玻璃行业商会、荷花池商会、威远商会等相继成立和即将成立担保公司;会员企业联合成立小额贷款公司,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成立中小(村镇)银行、信用社、专业性贷款机构、互助储蓄银行、金融公司等,完善融资体系和机制,切实解决融资难题。
(成都市工商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