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北区工商联开创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2009-12-02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工商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夯实基础,勇于创新,有力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开创了基础组织建设的新局面。截止到目前,该会共有基层组织商会21个,其中包括“台东三路步行街商会”、“文化街商会”、“天幕城商会”等5个行业商会。

        谈到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市北区工商联主席韩文认为首先要抓好教育,提高素质,加强非公人士的思想建设。市北区工商联积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教育,以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为抓手,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倡导会员“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召开新中 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和开展军事日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会员的爱国主义热情,切实增强他们坚持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全区会员企业中开展“关爱员工、实现双赢”、“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员工”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另外要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注重基层班子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工商联组织配置,将规模大、影响好、信誉高的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吸纳入会,并重点发展了一批政治素质强、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热心工商联工作、社会贡献大的企业入会,优化了会员结构。到目前为止,市北区工商联共有会员491名。平均年龄45.5岁,其中,45岁以上的占会员总数的42%;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的占会员总数的31%,会员的文化程度、经济实力和经济规模逐年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结构得到改善。本着“坚持标 准、稳步发展、发挥作用、加强监管”的原则,在巩固完善已有商会的基础上,对条件成熟的行业,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并对已建立的商会组织,加强指导和帮助,从组建班子加以协助,从建章立制加以规范,从开展业务活动加以引导。各商会紧密结合各自的行业特点,团结业界同仁,为政府招商引资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发挥了桥梁、纽带、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组织会员关注民生,回报社会,也是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一是深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会员中开展了献爱心、“一帮一”助学结对、“爱心光彩、同心济困、携手致富”光彩事业系列活动。自1996年开始至今,组织会员与贫困小学生结成了“一帮一”助学对子,资助金额共计100余万元。今年,又发动广大会员,捐资9.51万元,资助317名贫困小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是积极参与“民营企业招聘周” 活动,积极组织12家会员企业参加了2009年青岛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提供工程技术人员、部门经理等185个岗位,共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78人次。积极开展“亲情协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广大会员企业和结对大学生,以“民企招聘周”、“民企高校行”等系列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三是继续开展“关心企业,关爱员工”活动。主动为会员协调关系,调解经济纠纷,帮助会员解决难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深入企业走访,了解民营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困难,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今年8月份,市北区工商联和山东岛城律师事务所联手打造的青岛市市北区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维权岗在岛城律师事务所正式揭牌成立,为民企创造公平的市场、政策、法律环境打造了维权平台。

        最后就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进一步推进工商联机关建设。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组织机关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经济服务等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增强工商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加强党组建设。按照规定组织党组成员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党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狠抓党组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落实党支部活动日、党课制度,把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时刻置于组织的管理之中,永葆党员的先进本色。

        三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对会员企业的服务方式,发挥工商联“民企连心桥”的作用,加大为会员企业服务的力度,坚持内外联动,实现互动。

        ■本报记者路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