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曾以“老外能否当商会会长”为题报道过的上海莘庄工业区商会,经过数年的探索,这个特色商会不仅形成一套特有的工作机制、服务机制,还成功探索出一条为园区内中外企业服务的新路。
据悉,莘庄工业园商会是国内一个特别商会,其会员和服务对象是数百家中外资企业,现有的192家会员中,外资企业会员为146家占77%,国有、集体和民营企业42家,占22%。现有34名执委,来自外资企业的19名。其中4名外籍人士。来自中资企业的执委11名,另外来自工业区管委会。该商会成立初期,就因会员的特殊性,引发老外能否当会长的争议。现任会长虽然是中国人,但来自法国罗地亚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的大中华区总裁。
面对这样一群特别的服务对象,商会如何开展工作?这一直是莘庄工业区商会探索的。该商会秘书长张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会成立以来基本上是在探索中前进。莘庄工业区是一家市级工业区,总规划面积为17.88平方公里。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工业区已逐步形成以微电子通讯、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及精细化工为支柱的三大主导产业,共有企业380家。其中,外资280家,世界500强企业43家,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82家。2002年6月,莘庄工业区成立了由三资企业组成的“新商会”,作为闵行区工商联的基层商会,接受其工作指导。经过近年来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如今莘庄工业区商会的工作主要围绕“服务窗口”、“政企桥梁”和“商贸平台”这三大功能开展的。商会主要通过《部门协办单》或《企业服务转移单》形式将企业碰到的各种问题,大到配套设施、环境投诉、海关、商检、工商、税务等协调、企业间纠纷,小到路牌标识、餐厨垃圾处理等,企业只要有问题,首先是找商会,每年要帮助企业解决500多个大小问题,因而受到企业普遍信任和好评。作为“政企桥梁”, 商会主要是为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建立沟通渠道,将企业的投诉,上报有关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等,闵行区、工业区各部门的与企业相关的工作,如各项调研、科技科普、政策推广、推荐评选等,也是通过商会与企业联系。“商贸平台”包括园区内与园区外两方面。园区外是指通过工业区网站及电子邮件等形式,将园区外各种国内外商贸、会展等信息发送企业;园区内是指,为落户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平台,努力将企业服务向产业服务方向发展。
张昕表示,莘庄工业区商会在服务企业中坚持“工作不推、功劳不抢、一切从企业需求出发”的宗旨,赢得了园区企业的信任,“有困难找商会”已经在园区内流行。最后,被问到工作中的体会时,张昕说,商会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工业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闵行区各职能部门和工业区其他部门的大力协作,更离不开园区企业的信任和理解。
(作者:杨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