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安民认为要加强与各地商会联系不断探索有效区域合作机制
由四川省商会、重庆市商会和遂宁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日前在遂宁落幕。本届峰会以“新机遇·新活力”为主题,会议邀请了广东省总商会,江苏省总商会,河北省总商会,陕西省总商会,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商会参与联办,35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汇聚一堂,研讨当前国际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国内经济仍不稳固的复杂形势下如何为成渝经济搭建区域合作平台,快速促进成渝经济区经济快速增长而献计献策。
遂宁模式受追捧
开幕式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指出,泛成渝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通过商合峰会搭建的平台,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台经济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共融,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成渝两地的民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渝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如今,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已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并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力争上升为国家战略。
孙安民认为,成渝经济区要以“商合峰会”为载体,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成渝经济区的打造,增强区域合作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商会组织的联系,不断探索有效的区域间商会合作的机制,借助各方面优势,使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沿海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共同繁荣,为把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陈杰说,成渝经济地处中国内陆,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内需市场巨大,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这次全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拉动4万亿元的投资中,灾后恢复重建超过1万亿元,这是成渝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成渝经济区有人口1亿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市场空间巨大,对周边市场辐射力强。他说,从今年起到2010年,川渝扩大内需投资总额达4.5万亿元,占全国各省市区扩大内需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强。巨大的投资为成渝两地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为遂宁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孙甚林说,川、渝、陕三地企业应该紧密地携手并肩,加大合作力度,在西部打造一个三角经济区,打造出一个辐射力和成长性很强的新的增长极,成为西部发展的火车头。他呼吁,三地商会在泛成渝经济区经济协作中,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内联外引、以商招商、推动经济合作的独特作用。通过推进和扩大商会合作,增强泛成渝经济区非公有制企业应对危机、创新发展的能力。以商会为依托,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围绕产业、产品、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项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遂宁市委书记崔保华在峰会中致辞中说,跨省区商会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区域民间经济的活力迸发,成为了遂宁融入成渝接受辐射的助推器。也为遂宁充分开放合作,承接国内外先进产业转移带来了机遇,他说,前三届峰会共签约项目47个,金额达52.16亿元,有力地推进了遂宁经济的发展。“作为峰会东道主,我们将充分借助峰会平台,继续大好改革开放、环境立市民营经济‘三张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品牌”。
峰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5家企业分别与遂宁船山区、安居区经济开发区、创新工业园区、河东新区、蓬溪县、射洪县、大英县等签约了投资项目,签约金额达33.76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尹庆双认为,书记和市长的理念就是一个城市的理念,遂宁市政府酿造环境,让商会参与,把舞台提供给民营企业家,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遂宁市政府的定位是非常正确的。各地商会的资源信息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让遂宁的区域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说,有些政府既是裁判长也是运动员,政府过于强势就会管得过死,管得过宽,这反而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民间力量是怎样推动经济的”这是泛成渝经济增长的重要经验。
“西三角经济圈”成热门话题
在随后进行的川商恳谈会和“新机遇·新活力”峰会主题论坛上,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教授对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就总体规模、人均GDP、产业结构、经济效率、对外开放水平、区域条件、现代产业体系和水平等经济指标进行了详细比较,2007年的GDP数据显示,成渝经济圈的GDP总量只有长三角的26.46%、珠三角的48.79%和京津冀的43.87%。
他建议,发展成渝经济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市场化进程,优化发展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
在此次峰会上,西三角经济区再次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共鸣,陕西川渝商会会长徐彦平感触颇深,他说,他在成都、重庆、西安都有项目,三地联系非常广泛,他认为,从“川渝一体”到“西三角”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而遂宁地处中心,离成都、重庆140公里,作为三城市的纽带,在遂宁投资更有战略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西三角”的全称是“西部川陕渝金三角”,包括成都经济圈、重庆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1.18亿,包含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元,占全国的6.3%,占整个西部的33%。
专家认为,“西三角”将使三地联手,将带来更大的经济互补性,以西安为代表的关中城市群,航空航天、能源、资源科研实力强劲,而成都城市群的电子、商业和科研有优势明显,而重庆城市群的装备、制造、机械业强大,但城市联手将推动西部发展。有专家测算,假如,“西三角”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3%到15%,到2020年,“西三角”GDP将占整个西部的50%左右,占全国的12%到13%。 (作者:徐民)